第18章 断铃

    萧景琰气极了。夺嫡的执念如同熊熊烈火焚烧着他,他要雪前冤、平民愤、除奸佞、振朝纲!

    当沈追说希望有一个雷正好劈在誉王头上的时候,萧景琰是深表赞同的。当萧景琰深入到灾区,了解到往年誉王主持赈灾的一些旧事时,萧景琰便更加赞同了。他仍然希望有一个雷劈在誉王头上,不是为了自己夺嫡之便,而是为了灾区那些身处水深火热之中以及枉死的百姓。他此时方知,他在前方带着将士们浴血奋战的时候,在灾区将士们的妻儿老小却曾过着那样食不裹腹的日子!赈灾的钱款被贪污,粮食被高价售卖,有人大发灾难财!

    这次赈灾的机会得来不易,幕后有梅长苏的辛苦筹谋——一件原本看不到一点希望的事情,经过梅长苏一番运作,居然就反转了。也是因为誉王为人不检点,有把柄可以利用。但是萧景琰自知,仅凭自己就算抓住了誉王的把柄,也只能想出下策,很难得到这个机会。

    萧景琰深知,此一计,梅长苏利用了人心——梁帝与老百姓的。以前萧景琰最厌恶如此利用人心,但现在他不得不承认梅长苏高明。尤其是在回程的路上,萧景琰把此次赈灾的情况进行汇总,再与往年一比较,萧景琰便下定决心以后要更加倚赖梅长苏。

    离京之前梅长苏身体抱恙,今天冬天雨雪比往年偏多,也比往年要更冷一些,不知道现在梅长苏的身体可好些了?眼看京城已近,萧景琰想到此便不由地甩了甩鞭子,打马急行。

    进城看到列战英,他说有急事禀告,萧景琰第一个念头竟是难道与苏先生有关?可是还没等他询问,誉王便出现了,说是奉了皇命在此接他,萧景琰无奈只得先与誉王一起回宫交旨。一路上他想,梅长苏堂堂江左盟宗主,苏宅又有比太医还高明的大夫,有什么是梅长苏自己不能解决的?

    进宫交了旨,梁帝赞赏了一番,但萧景琰却感觉到气氛有些诡异,夏江竟然也在,又见蒙挚一幅急切的模样在向他使眼色,好像是阻止他做什么。还没等萧景琰细想,誉王与夏江便一唱一和地对谈起来。

    十三年前。

    逆案。

    大雪,风暴。

    逆犯,找不到尸首。

    十三年后!拿到了其中一名逆犯!

    萧景琰心中一紧,找不到尸首的多数都是赤羽营的,据说当时用了火烧,又遇风暴,火借风势整个赤羽营都被火包围,将士们都被烧得面目全非,因而没有找到好几个将领的手环,其中就包括林殊!

    萧景琰瞪大了眼睛,难道是小殊?!

    萧景琰的心砰砰直跳,仿佛要从嗓子中跳出来,他从未像现在这般紧张过。特别希望是他,希望他还活在人间!

    又希望不是他,因为那个人此时一定被关在暗无天日的悬镜司地牢中,受着非人的折磨,面临着被杀的命运!

    但仍然希望是他,十三年前没能与他同历生死,此时,萧景琰多么希望有一个舍生救小殊的机会!哪怕只是最后一次与他并肩战斗,也死而无憾了!

    萧景琰正在纠结的时候,誉王已经问道:“到底是谁呀?”

    “原赤羽营副将,卫峥。”

    是卫峥!在战场上卫峥向来与小殊形影不离!卫峥还活着,是不是说明小殊也有活着的可能?萧景琰咬紧了牙,明白了一进来蒙挚向他使眼色的意思,稳住,一定要稳住!说不定小殊此时就在什么地方等着他去救援!太子被废,誉王已经把矛头指向了自己,救灾一事,又与誉王结下了梁子,这件事分明就是冲着自己来的,从誉王城门相接,到交旨是夏江在场,一切都是有预谋的!

    在誉王与夏江你一言我一语为萧景琰挖坑的时候,萧景琰已经想得明白,列战英所说的急事就是此事。此时,最要紧的是先暂时保下卫峥的命,战英素来与卫峥交好,想必卫峥被捕之事战英已经查得清楚,还是回去与战英商议之后,再做打算。

    一开始萧景琰还想到梅长苏,这种事当然求助梅长苏筹谋最为合适,但是梅长苏这个人,理智有余、热血不足。不必相谈,萧景琰就知道救卫峥在理智的梅长苏看来绝对是“下策”,“上策”则是不闻不问,以此作为一个与父皇和好的契机,牺牲了卫峥一个,换来父皇更大的信任,为夺嫡打下更好的基础,夺嫡成功再大报冤仇。

    道理萧景琰都懂,他也承认理智上梅长苏是对的,但牺牲卫峥他做不到。牺牲卫峥等于牺牲了很多真相,牺牲了正义,在明明知道卫峥是被冤枉的情况下,还见死不救,萧景琰根本做不到!而梅长苏巧舌如簧,大道理一串连着一串,萧景琰不想找他,怕自己被他的大道理所蛊惑生了动摇之心,自己一丝的动摇,卫峥很可能就保不住了。

    殿前争执了几句,幸好午饭时间到了,梁帝也没有了当年的雷厉风行,没有马上要处置卫峥,还有回旋的余地。

    萧景琰前去赈灾,一去就是一个多月,萧景琰知道母亲出身民间,深知民间疾苦,对自己肯定深为挂念,离了大殿,萧景琰便立即去向母亲请安。

    萧景琰一向孝顺,赤焰案后唯一支撑他活下去的人就是母亲,这些年来,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只要在京城,只要是允许进宫的日子,萧景琰一定会去向母亲请安。在母亲这里,萧景琰能得到最大的支持、安慰与宁静。母亲与世无争,在这个风波不断的后宫之中,小小的芷萝宫这许多年倒也相安无事。只是因为萧景琰参与夺嫡,母亲也不得不被卷入其中,这是萧景琰最不愿意看到的事。虽然近几个月来母亲也得了些恩宠,还升为静妃,但萧景琰并不知这是福还是祸,所以萧景琰赈灾在外的时候,非常牵挂担心母亲。

    进得芷萝宫,看到母亲安好,萧景琰喝着母亲炖了几个时辰的汤,才放下心来。

    然而,岁月静好只是表面!小新的诉说激起了萧景琰升腾的怒火!原来自己不在京的时候,母亲竟受了这般责难!原来梅长苏知道却说不救!萧景琰深深的自责,都是因为自己抢了誉王赈灾的差事,抢了誉王能捞的好处与风头,与誉王站在了夺嫡的对立面,誉王和皇后才将矛头对准了母亲!

    就看卫峥一案,誉王肯定是想通过此事,让自己冒犯父皇逆鳞,从此失宠甚至有更坏的结果;而皇后的责难,绝对不是为难一下母亲这么简单,皇后想把母亲置于死地!一想到此,萧景琰就便体生寒,梅长苏竟说不救,没了卫峥、没了母亲,自己还夺个什么嫡?!他夺嫡不仅想为死去的人讨回公道,更为了活着的人能更好的活下去!

    好在母亲这里确实没事了,但卫峥还在悬镜司的天牢,萧景琰再没有停留,不顾母亲的声声呼唤,怒气冲冲地跑出门去。

    出得宫来,萧景琰问明列战英情况,事实果然如自己所料,梅长苏不仅不救母亲,对卫峥的事也漠不关心。萧景琰之前生出的倚赖梅长苏的心顿时消失了,他对列战英道:“原以为这一年多以来,已经算是与他性情相投,理念相仿,没想到一遇到这样的才让我发现,这只不过是我的错觉而已。”

    一回到靖王府,密道中便传来阵阵铃声。

    萧景琰咬着牙叹了口气,他可以想见梅长苏一定会滔滔不绝长篇大论讲述不救母妃、不救卫峥的大道理,那些道理,萧景琰全部都懂,都懂!但萧景琰根本不想听!

    铃声不断地传来,列战英劝道:“殿下,要不还是过去见见吧。”

    萧景琰想,虽然梅长苏想做什么他已知晓,但自己想做什么,梅长苏并不知晓,还是要告诉梅长苏,以绝了他相劝之心!

    密道门打开了。

    走入密室,萧景琰还没说话,列战英先开口相求,求梅长苏相救卫峥。而梅长苏也果然讲了一番大道理:

    ……“从得失来看,救卫峥有百害而无一利。”

    “谋大事需懂得割舍。”……

    总结起来就是二字“不救”!

    梅长苏所讲的大道理,萧景琰都懂。所不同的是,在大道理面前,一个人选择要理智,一个人要选择情义。

    原则上产生的分歧,绝无弥合的可能。

    多说无益。

    萧景琰拔下剑,“唰——”地一声,割断了密道的铃铛。

    “我曾经竟然以为,苏先生会是个与众不同的谋士,没想到此时才看清楚,你也是动辄言利,眼中没有天性和良知的人。我若是依从先生之意,割舍掉心中所有的道义人情,一心只图夺大位,那我当初夺位的初衷又是什么!一旦我真的成了那般无情到令人齿寒的人,难道先生就不担心,我将来为了其他的利益,也将你扶助我的情义抛诸脑后吗?事到如今,你既不愿援手,我也无话可说,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我萧景琰今后何去何从,就不劳梅宗主费心了。”

    言尽于此,一刀两断。萧景琰的心寒透了。从此自己又有走上了孤独之路,不管这条路有多长或多短,最终通向何方,自己都会坚定地走下去!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