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水牛

    “誉王是毒蛇,那我是什么?”萧景琰问道。

    飞流偏着头定定地看了他一阵,慢慢道:“水牛。”

    水牛……再次听到这个称呼,萧景琰一下子呆住了,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十几年前,那时赤焰案还没有发生,林殊还是金陵城中最耀眼的少年……

    “景琰,景琰!”不知从何时起,林殊就开始直呼他的名字了。

    “叫哥哥!”萧景琰总是纠正道。

    “你看我都跟你一样高了!”林殊笑嘻嘻地一边比着二人的身高一边道。

    “就是你长得比我高了,也得叫哥哥!”

    但萧景琰的抗议没有什么效果,林殊一直叫他景琰,慢慢地他也就习惯了。然而,没多久,林殊就给他起了一个“水牛”的绰号。

    “水牛,水牛!”林殊又对他变了称呼。

    萧景琰对称呼已经没脾气了,只是道:“小殊,私下叫叫也就罢了,可别被你父帅听到,小心他揍你。”

    给皇子起绰号是大不敬,被御史听到肯定会被上本参奏,林殊当然知道这一点,所以只是私下里叫叫。

    可是没多久竟被霓凰偷听到了,霓凰问道:“林殊哥哥,为什么叫景琰哥哥水牛?”

    林殊在她耳边轻声道:“嘘——我小声告诉你,你可别告诉别人。”

    霓凰赶紧举起手臂作发誓状:“我保证不告诉别人!”

    “因为他咕嘟咕嘟喝水如饮牛!”说罢,林殊便哈哈大笑起来,腰都笑弯了。

    当时跟在他们后面的萧景琰有些郁闷,他不喜欢被叫绰号。但后来,每每想起当时的情景,却都变成了最美好的回忆。

    可是,时隔多年,梅长苏是如何知道这个绰号的?萧景琰心中升起一个巨大的疑问。虽然梅长苏知道他不喜欢喝茶,每次他到苏宅都会准备白水,但这水牛的绰号,应该不会是梅长苏自己起的吧?他曾说过景仰祁王,难道……他曾经认识小殊?

    好在,很快梅长苏便进了密道,他看到靖王与蒙挚迥异的神情,觉察出室内气氛不对,立即问道:“怎么了?你们刚刚……在说什么吗?”

    “也没什么。”萧景琰紧紧盯着他的眼睛,语气却放得很淡,“我们正在说……水牛的事情……”

    梅长苏立即明白是飞流在乱说,马上转头对他道:“飞流,我不是跟你说过,霓凰姐姐那是在玩笑,不可以学吗?”

    原来是霓凰。

    “我还以为苏先生以前……认识别的什么人……”萧景琰的目光迷蒙了一下,之后突一凝神,复转清明,此事只有他们三人知道,不是他萧景琰,不是林殊,当然是霓凰,自己方才怎么就没想到呢?想到此,萧景琰的心中又升起一丝愧疚,梅长苏扶助的人是自己,但是霓凰、蒙挚、甚至是母亲都比自己更看重他,更信任他的为人,而霓凰也与他更亲近。或许自己以前对他的偏见太大了,萧景琰赶紧道,“霓凰郡主女中豪杰,识人之慧确实远胜于我,以前我只认为先生是个阴诡谋士,近来交往多了,才发现先生的雅量竟不能单一论之。”

    “殿下过奖了!”梅长苏施了一礼道,“我们还是先谈正事吧。”

    离开密道,蒙挚便把当日怎么奉命随侍梁帝去东宫,太子竟关门饮乐之事讲了一遍。

    现在还是太皇太后丧期,太子的行为令萧景琰十分气愤,他知道父皇对这位长辈也极为孝顺,因为守孝一向好排场的他前几日的生日宴都没有歌舞,由此可以想见太子如此行径父皇有多恼火了。太子不仅仅对太皇太后不孝,对父皇也没有半分孝敬的真心,仅仅这一点就让他的太子之位难保了。

    此事之后,东宫易主是迟早的事,三人对这一点毫无疑问,也就没有过多探讨,梅长苏把话题引到了高湛上。梅长苏解释了两句蒙挚应该谢高湛的原因,萧景琰马上就懂了,高湛卖了一个大大的人情给蒙挚。

    以前,萧景琰没太在意过高湛这个人,觉得他太过圆滑,表面看上去慈眉善目,与人和气,但他的城府之深,一般人很难看明白。看不懂的人,萧景琰便不去花太多心思,只有梅长苏是个例外,越看不懂,萧景琰越想研究梅长苏。而此时,萧景琰心中的疑惑便又升腾起来。

    高湛久居深宫,时时陪伴在皇帝身边,梅长苏仅与他有一两面之缘,几乎没有正式的、真正的接触,梅长苏到底是如何了解高湛这个人的?——简直比自己这个皇宫中长大的皇子还要更了解!难道他进京前,不仅把各种军侯、六部大臣调查了个遍,连陛下身边的人也调查了个一清二楚?这也太厉害了,此等能力简直无人可及!难怪他对夺嫡如此有信心,他做的准备工作实在太充分了!

    想明白这些,并没有让萧景琰的心放松下来,反而让他更紧张。他深深认识到自己与梅长苏的差距有如鸿沟。这些年萧景琰也想过很多调查并平反赤焰案的办法,但都没能实行下去,他也曾想过夺嫡,但自认为根本就没有希望。而梅长苏,一个江湖人,一个书生,竟能生出扶持他夺嫡的念头,竟能把朝中的人和事掌握得如此清楚,足可见这人的心思有多么深,简直深不可测;能力有多么强,萧景琰还从未见过能与他比肩者!

    虽然霓凰与母亲都如此信任梅长苏,但萧景琰想,那是因为她们并没有在与朝堂大局有关的事情上与梅长苏有过实质接触,不知道大是大非面前,梅长苏的所做所为。

    虽然梅长苏的诚心、忠心与信心萧景琰都十分清楚了,但关于他的真实目的,萧景琰始终存疑。他为自己包裹的壳子里仍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这一点毋庸置疑。萧景琰又想,与看不透的人深交太恐怖了,必须对梅长苏保持一定的警惕,否则,被他卖了可能还帮他数钱呢。

    中秋过后没多久,萧景琰就被敕封亲王授五珠冠。阶品升了,萧景琰能更多的参与朝事,有些事情梁帝也会让他讲讲看法。每每萧景琰总能提出独到精辟的见解,引众多朝臣交手称赞。

    太子没再出现,朝堂发生了明显了变化。誉王就算再迟钝此时也开始怀疑,萧景琰的异军突起不是偶然,而有可能是麒麟才子幕后运作的结果。但誉王又能如何呢,除了不再来苏宅“骚扰”,对梅长苏也无可奈何。

    梅长苏因为省去了应付誉王这桩麻烦事,闲暇的时间便多了起来。萧景琰往苏宅跑得更勤了,朝堂上事都拿去与梅长苏讨论。让萧景琰吃惊地是,无论是农事还是水利,是兵马政还是与他国邦交,梅长苏竟什么都懂,任何事情都能指点一番。

    渐渐地便成了例,每日晚饭后,萧景琰都会抱着一叠公文穿过密道前往苏宅。只要不涉及梅长苏个人的事,梅长苏便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给萧景琰很多有用的建议,萧景琰也从中获益良多。萧景琰发现,放下他对梅长苏的成见,不去理会梅长苏的秘密,与梅长苏相处起来是极为愉快的事情,不用过多解释,梅长苏便明白他心中所想,很多大事他们都能很快达成一致意见。原本非常枯燥的公文处理,到了梅长苏跟前,也变成了享受。是的,这个过程,萧景琰极为享受。

    这年秋天,大梁境内多地发生旱灾或继发蝗灾,在沈追的请求下和梅长苏的帮助下,萧景琰得到了赈灾这个差事。这件事对萧景琰来说真可谓一举三得,其一救助了一方百姓,其二在朝堂上打压了誉王的气焰,其三真正地体察了民情,而且与沈追同行,萧景琰学到了许多以前没有接触到的政务处理方法。

    虽然一路上非常劳累,但到了夜里偶有闲暇时分,萧景琰不由得想起一个人——如果他没有来赈灾,此时此刻,他应该在苏宅与梅长苏灯下探讨公事吧?而此时,身在京城的梅长苏又在做什么呢?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