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风鼓怒涛惊海怪 20车辕(四)

小说:蚍蜉传 作者:陈安野
    当广文禄被人从尸堆中拖起来时他感到嘴里咸咸的都是腥味。勉强睁开眼摸了摸自己的脸才发现自己满脸满头早已给肆意流淌的血水完全浸湿了。

    抬头已是天明第一个跃入眼帘的却是罗威那粗犷的面庞。

    “罗、罗大哥”广文禄扶着脑袋晃晃悠悠走了两步才算站定“我我这是在哪儿?”

    “昨日你在哪里躺下的现在就在哪里。”罗威淡淡说道。

    广文禄这时才看清比起浑身血污的自己罗威的光景不错。不但脸上没有半点污垢一身夹袄更衬托起整个人很是精神。

    “罗大哥你这是”即便昏沉了一宿广文禄还是能清楚记着当时与罗威照面时他的形容比自己好不到哪里去。那时同样是衣衫褴褛怎么一晃眼他就像变了个人。

    罗威瞧出他的疑惑叹口气道:“你没死真算命大来先用这布抹抹脸吃点东西咱们慢慢说。”

    广文禄茫然无措只能点点头。擦干了脸除掉了凝结在眼帘的血块水渍后他豁然发现自己所处的环境:一样的荒林一样坚硬而又冰冷的大地不一样的是那堆积如山的尸首。纵横流淌的血溪已经凝结成一滩滩一条条的深红血渍残肢断臂横七竖八摆满了目光所能及的每一寸土地每走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才不至于给它们绊到。尸体与血渍构成一幅诡异的画面与明媚的阳光以及湛蓝的天空格格不入。

    罗威领路在前一边走着一边与他说话。通过交谈广文禄了解到昨日包括自己在内的三千余名俘虏都给赵营驱逐着做了攻击官军的“先锋”。“先锋”说得好听但听罗威冷嘲热讽的语调也猜得出起到的作用基本与炮灰无二。手无寸铁的“先锋”面对全副武装的官军自没有什么好下场。据罗威透露三千余俘虏最后活下来的不足三百人。这涉及军中机密具体人数难以得知他也是无意间听来的情报但和自己的估算也在伯仲之间所以较为可信。而广文禄和他都很幸运是这三百人中的一员。

    “那这三百人”广文禄犹豫着说道。

    “昨日血战官军大败。知道不那个张奏凯就是追着袁韬屁股打的张奏凯都给割了脑袋。”罗威说完不自觉发出啧啧称奇的声音。

    广文禄对张奏凯了解不多只知道此人一直号称袁韬军的瘟神袁韬军会从巴州转移到营山全拜他所赐。如此厉害的一个人居然死了?

    罗威摇着头说道:“还是赵营厉害张奏凯不仅本人被杀手下那二千兵也七零八落。可赵营的损失微乎其微。”

    广文禄闻言跟着惊叹了几声。他也知道赵营厉害所以能击灭袁韬但未曾想厉害到这份上。想当初袁韬军全军上下日思夜想的最大目标就是击败张奏凯夺回巴州旧巢如此“宏愿”却在一夜之间给赵营轻轻松松达成了。

    “负责此间战事的覃千总觉得咱们作战有功放言三千人中只要没死的都不再是俘虏改换赵营门庭。咱家命硬没死了被任命为个队长带着三百人在此负责收拾战场。”罗威说话时半是庆幸半是自豪“咱俩投缘等你拾掇完自己咱家去向上面申报也给你个小队长当当。”

    “多、多谢罗大哥抬举!”广文禄其实直到现在还是晕头转向他对于局势有了个大概的了解但对接下来怎么做完全没有概念也对什么覃千总之类的人事关系两眼一抹黑。心中想着的只是先依靠罗威站稳了脚跟所以罗威叫他怎么做他便怎么做。

    走了不久来到一棵树下广文禄看到树下有个人低着头坐那里打盹儿。

    “老万给套衣服。”罗威大跨步走过去叫了一声似乎与那正在打盹儿的汉子很熟络。

    那汉子被吵醒有些不快瞅了一眼广文禄随机低下头去略带些嘲讽说道:“又捞出来一个。”说着向后摸了摸抽出一件夹袄丢给广文禄“就剩这一件了有两个破洞将就将就。另外裤子没了兄弟若是难受得紧就去那边死人堆里找找总有几条品相好的。”

    罗威这时拍拍手介绍道:“这是万勇兄弟和我是老相识现在也做个队长。这兄弟叫叫”当介绍起广文禄罗威却突然卡壳神情间有些尴尬。

    广文禄赶紧自我介绍道:“小弟广文禄广是”

    他这一说罗威登时便记了起来同是又怕广文禄把他名字来历啰啰嗦嗦又说一大堆赶紧打断:“对广文禄平时就叫他”说到这里又向广文禄投去求助的目光。

    广文禄接着道:“就叫我禄子便是。”

    那叫万勇的汉子显然对广文禄的兴趣不大听他自报家门后也只是微微点了个头后即板着脸道:“上头发话了今日黄昏前所有尸体务必清理好不然拿办负责之人。”

    “晓得了晓得了。”罗威连说两句同时对广文禄道“听见没这赵营的官可不好当。当不好保不准还得掉脑袋。”

    万勇听他这话却笑了:“我说老罗你怕啥?昨日那生死劫都渡过了还怕什么掉不掉脑袋的?”

    谁知罗威却一本正经道:“话不能这么说正是因渡过了昨日一劫这命才更金贵了不是?”

    三日后赵营全军从营山县开拔。

    对袁韬一战结果是远远超出赵当世的预计的。

    赵当世原本的计划是将袁韬打残使之无力与赵营相争然而再利用袁韬余部在营山县的势力阻隔保宁府境内的官军南下袭扰从而确保赵营撤出营山县的安全。谁想首先是郭如克阵斩袁韬而后又是覃进孝一孤军之力歼灭了对赵营威胁最大的张奏凯部赵营出川之路瞬间通畅不少。

    郭如克的战功无可厚非既是份内之责又超额完成了任务立一大功。覃进孝这边就存在争议了。直白说来对于覃进孝的逾矩军事行动营中主流分成两派。一派持肯定态度认为覃进孝能审时度势立下汗马功劳值得旌表。另一派则持激烈的否定态度认为覃进孝罔顾军令擅自行动看似功臣实则功贼。前一派以昌则玉为代表认为覃进孝虽有冒进之嫌疑结果却大利于军有功却罚恐失众望。后一派以侯大贵为代表坚持应该严惩覃进孝以儆效尤否则军中条例将成一纸空文。

    两派在善后总结的军议上唇枪舌剑辩论不下。赵当世经过仔细考虑后还是比较倾向于昌则玉的看法。诚然覃进孝孤军深入的确置军于险地甚至忽视了郭如克及赵营本部的安危但至少从结果上看得到的回报是非常丰厚的。毫不保守的说张奏凯这一死赵营出川的时间至少可提前近一个月。因为单纯靠着袁韬余部赵当世没有十足的把握牵制住官军一旦张奏凯联合夏时亨等尾随过来赵营还是得想方设法做个了结。如此一来拖延出川时间事小一时半会儿摆脱不开甚至会引来其他地区官军的围剿事大。张令、谭大孝、孔全斌等元气犹存都是有可能追击上来的更遑论在夔州府静观战局之变的各部官军了。

    所以张奏凯的死战略意义大于战术意义。没了他官军在川北就失去了主心骨失去了一个勉强可以协调各部统筹战局的角色。这对于赵营而言无疑是极大的利好。

    赵当世对人有赏有罚赏罚公正。最后他一锤定音覃进孝这次擅自主张的军事行动的确有违军令但若理解为对战局机会的把握罪有可缘。且因收获巨大所以功罪相较功大于过。论功行赏仅排在郭如克之下。

    有人还提起杀俘不详的罪责赵当世对此一笑了之。首先覃进孝有点小聪明在利用俘虏时是作为作战“先锋”来使用的。这可就与单纯的屠杀俘虏有着天壤之别。他这么安排实质上就把这些俘虏吸收成了战兵。他是主将怎么打是他的权力人死得多了也只是指挥问题而非滥杀俘虏的原则性问题了。且从战后覃进孝吸收未死俘虏为兵的举动来看前后呼应无可指摘。再者一旦俘虏多出本部的供养能力或是控制能力杀俘之事实乃常态。军队纪律的塑造要一步步来是经济实力、部队章程、兵员素质等等综合作用下的产物绝非一张纸上写几个字可以规避。赵营现在尚不能做到严禁屠戮百姓何谈善待俘虏?一味急于求成与揠苗助长无异。

    对于这个结果覃进孝自己还是满意的。他一战成名名声大噪在官军中的名声甚至超过了侯大贵与徐珲营中也四处流传着对此战的议论。他嘴上不说其实心中窃喜至少在他自己看来这一战最出风头的必定是自己至于要不要那个表面上的头功无大干系。

    他没意见旁人自更无言语。侯大贵虽然不爽但毕竟与覃进孝没什么直接的利益冲突不可能死咬着他不放。况且赵当世已经拍板的事再去说三道四、满腹牢骚自找不痛快吗?他之所以要怼覃进孝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为的是敲打作为自己参军的覃奇功。现在目的基本上达到他也见好就收。

    在袁韬以及李效山等人的营寨中还是搜刮到了不少资财全部没入军中。除此之外杨科新等等从袁韬军以及张奏凯军投顺过来的人数林林总总加一起也有将近千人。这些人赵当世还不准备处理暂且编入青衣军不提。

    做完了善后工作赵当世急不可耐地继续东进。时间对于他而言永远不够用。

    二月底三月初赵营兵马相继进入渠县境内。这条道赵营曾今走过轻车熟路。赵营在上游渡过渠江在宕渠山逗留了五日等山路上春雪渐融方翻山而过。自从跋涉过渠江及宕渠山赵营的行军路线有所改变不再向东而是转向了北面。

    此前军中一直存在声音认为可以穿过重庆府转进湖广但这个提议被赵当世否决了。他否决的基本论点有三:一、路不好走;二、石砫宣慰司;三、施州卫。

    这三点都是显而易见的问题。重庆府内水网密布尤其还要横渡大江沿路关卡汛口不计其数其中存在风险与艰辛可想而知通过这条路就如同通过一个筛子以赵营现在的实力不蜕层皮要过去谈何容易。而以忠君爱国著称的马家掌权的石砫宣慰司绝对是这条路上最大的阻碍。赵当世深信吃过一次亏的石砫此时此刻定然在密切关注着自己的行动只要一有机会石砫是无论如何也要与赵营再拼上一拼的。赵营现在虽然体量远超昔日但精锐程度反而有所下降且各部建制多有残破实际上的战斗力更低。再与石砫对抗是下下之策。施州卫也是同样的道理走重庆府入湖广必入施州卫。有过前车之鉴施州卫必然不会重蹈覆辙赵当世不会傻到主动去撞这堵南墙。可以说真要走这条路最后能活着见着湖广太阳的赵营军将不会超过五百个。

    赵当世的打算是走夔州府的山道。

    夔州府多山地形险绝要去湖广唯有走水路顺流而下一途。

    赵营可以借路走嘉陵江但想走大江通过夔州直下湖广无异于痴人说梦。夔州至湖广的水路向来都是与川北金牛道并称的入川主干道守御及其森严沿江关卡无数。不说别的即便赵营能竭尽所能搞到舟船但不善水战的赵营想在短时间内通过有着“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的瞿塘关简直比登天还难。

    赵当世还是务实的人偶尔行险也是在成功面占比较大的情况下。他心里很清楚赵营现在就像个虚胖子体量大实力却弱。在没有安定前一切硬仗能避则避。因为一旦营中主力遭到重创看着偌大的赵营极有可能在一夕之间分崩离析。

    审时度势后他的决定是迂回前进走的依然是夔州府但出川的第一个落脚点却不是湖广而是老家陕西。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