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要查

    金钟二十七声,是太奶奶……萧景琰悲切间急匆匆从密道返回到靖王府跨马直奔皇宫。

    一进宫门,萧景琰看到宫人们正在四处挂白帐,眼泪瞬间就流了下来。他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走到太奶奶宫中的,进门之后,见老人家已经穿上了寿衣,面容安祥地躺在床上。萧景琰脚下一软跪在床前,想到自己刚刚有了详实的线索要彻查赤焰冤案,可太奶奶竟没能等到他为小殊平反的那一天,就这样突然离去了,望着太奶奶的遗容,萧景琰不由悲从心来痛哭失声。

    梁帝已去前殿安排太皇太后的后事,嫔妃们也都回去换孝服,因为已是后半夜,其他皇子们还没到来,因而此时太皇太后跟前很清静,只有萧景琰独自痛哭。

    赤焰案后萧景琰回到京中,听说历经三朝从不干预朝政的太皇太后跣足披发亲上武英殿,满面是泪地要求梁帝将林殊的名字从主犯名单上删去,当时梁帝被逼无奈应允,未将林殊列入必捕主犯。但即便这样太皇太后等来的仍然是林殊的赤羽营激烈抵抗最终玉石俱焚的噩耗。林殊的离去直接导致太皇太后一病不起,而身体好起来之后脑子却糊涂了,近前的事记不得,而越是久远的事老人家却觉得是刚刚发生的。

    萧景琰很清楚小殊的离去是太奶奶难以面对的痛,而如今赤焰冤案刚刚有一点眉目,只要查清真相为林殊平反,太奶奶一定会欣慰的!然而,太奶奶没能等到这一天,就带着这个遗憾永远的离开了。再也没有机会了,没有机会让太奶奶清楚小殊的清白,这样的现实让萧景琰一时之间根本无法接受,当年赤焰案的冤屈又在萧景琰胸中涌来涌去,萧景琰只觉心中似被刀剜被针刺,又似吞下了一幅苦药,五脏六腑都翻滚不可名状的痛苦。当年不能痛哭一场,此时却可以发泄出来,萧景琰再也不想忍耐,跪在太奶奶床前哭地天昏地暗。

    见靖王殿下哭得要断气似的,宫人忙把他搀扶到旁边。这时其他皇子也陆续到了,孝服已经取来,宫人的服侍失魂一般靖王殿下换下身上的正装披麻戴孝。

    三十天的守灵期,所有皇子必须留于宫掖之内,每日叩灵跪经,晨昏哭祭。

    与其他皇子一起,萧景琰神情肃穆跪在太奶奶灵前,眼前只剩下黑白两色,儿时的一幕幕不断在脑海中闪现。

    每次林殊惹了祸,自己因为年长都会主动承担责任因而被责罚,而太奶奶总是会及时出现,为他们解围:“男孩子嘛,淘点气怎么啦!长大了自然就懂事了嘛!”太奶奶一次次伸出手把他们护在身后,解救他出苦海,儿时的他们最喜欢到太奶奶宫中玩了。

    后来,各种功课、事情多了起来,又要练武学骑射,还要郊游打猎……给太奶奶请安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在太奶奶跟前呆的时间也越来越短,每次告辞时他都能感觉到太奶奶的不舍,但当时他们玩心太重,对太奶奶的牵挂也有些敷衍。那时候总觉得还有大把的青春可以挥霍,有得是时间,有得是机会,他们就这样慢慢长大了。

    还记得小殊十三岁那年就开始抽个了,数月就长高了不少,几乎和他一样高,像个大孩子一般。那年冬天,大渝十万大军犯境,赤焰军奉命出征。那时赤焰军新征的一批兵第一次上战场,林殊看他们和自己个头差不多,以为年纪也相仿,便一腔热血地请命要随军上战场,萧景琰当时也是热血沸腾,誓要与林殊同去。当时别说太奶奶不同意,所有长辈都反对,林殊便去求他父亲,最终林帅发了话,让他们去战场上历练一番,也省得留在京城调皮惹祸。林帅在太皇太后跟前发了誓,绝对保证他们的安全,太皇太后才不情不愿地同意了。那天,萧景琰和林殊一起去向太奶奶辞行,太奶奶千般不舍万般不愿,叮嘱了又叮嘱,才放他们离去。

    再后来,他们就经常上战场。林殊十七岁那年,大渝二十万重兵再次来犯,在前线的林帅上书请求派兵支援,当时萧景琰已经领了去东海练兵的任务就要出发了,林殊本要与他同行,但看到父亲的奏表,林殊立即改变了主意。

    “景琰,我要去北境,去梅岭!”林殊说,“不能陪你去东海了。”

    林殊决定了的事,萧景琰无论如何都劝不动,向来只有妥协。

    然而这一次太皇太后极力反对,坚决不让林殊上前线。萧景琰明白老人家想什么,赤焰军战无不胜、所向披靡,而这一次林帅居然请求支援,可见前方情况特别糟糕,林殊此去必然危险重重。

    林殊当然也明白太奶奶所思所想,便劝道:“太奶奶,赤焰军是因为年初裁了军,七万对二十万,我父帅才觉得胜算不大。但陛下派谢伯父率十万大军去支援,哪里还有危险嘛!”林殊摇着太皇太后的胳膊撒娇,“太奶奶就让我去嘛,我一定活蹦乱跳地回来!”

    “不许去!你哪儿也不许去,就呆在太奶奶身边!”太皇太后紧紧拽着林殊的手,用了前所未有的严厉语气。

    后来,还是梁帝出面,太皇太后才不得不放林殊离去。景琰也于同一天离开京城前往东海,没想到,此一别竟是他们和小殊的永别。

    小殊带着天大的冤屈走了,如今太奶奶也带着无可弥补的巨大遗憾走了……这让萧景琰如何能承受?萧景琰一直沉浸在无可缓解的悲伤与痛苦之中,过了十余日,萧景琰才缓过劲来,心也逐渐平静下来,太奶奶虽走了,却更激起他彻查赤焰冤案的倔脾气。太奶奶就是被小殊离去的噩耗一下子击垮了,不能接受现实脑子才变得糊涂,他萧景琰绝不能被悲伤打垮!他强迫自己清醒,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他去做!

    一天晚上,跪在旁边的几位皇子都东倒西歪地睡过去了,萧景琰直挺挺地跪在那里,心中有团火烧得他精神百倍,这时他一心想翻案的事,猛然回想那晚与苏先生的对话。

    “殿下可知,皇上一旦知道你在查祁王旧案,定会招来无穷祸事!”

    “殿下可知,就算你查清了来龙去脉,对殿下现在所谋之事,也并无丝毫益处!”

    “殿下可知,只要皇上在位一日,就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

    “既然你都知道,还是一定要查?”

    要查、要查、要查!此时萧景琰的心中呐喊着,一定要查!这桩泼天巨案,不管有多少黑幕,一定要查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以告慰七万亡者在天之灵,以告慰死不瞑目的太奶奶!但萧景琰十分清楚梅长苏说得都对,赤焰案是父皇的逆鳞,也是自己夺嫡路上很可能遇到的坎。不能失败,萧景琰告诉自己,一旦失败,不仅是自己的万劫不复,更是祁王和林家以及七万赤焰军永远冤沉大海!

    萧景琰清晰地记得他请求苏先生帮助时,苏先生说:“苏某既奉殿下为主,殿下所命必定遵从,自今日起,苏某必将竭尽全力,为殿下查明真相!”萧景琰看出来梅长苏没有敷衍,他是认真的。

    萧景琰又想起当日在天牢梅长苏对谢玉提起李重心,从谢玉口中套出李重心的死因,再联系到天牢“偶遇”夏冬,以及梅长苏对祁王的敬仰……这些事情一桩桩一件件联系起来,怎不让萧景琰心中起疑,他隐约感觉到,没有巧合,每一步都是梅长苏的预谋。尤其是李重心,这样一个死了十几年、名不见经传书生,怎么会被突然提起?既然梅长苏敬仰祁王,天纵之才的梅长苏又怎会忍得下祁王蒙冤?萧景琰怀疑梅长苏早就开始着手调查赤焰一案,李重心就是他调查的成果。既然他有心为祁王雪冤,那扶持自己当然是唯一的途径。想到这里,萧景琰豁然开朗,原来梅长苏一直在引导他,试探他,就是为了看他查为赤焰翻案的决心!

    “既然他早就着手秘密调查赤焰案,也许他手中有更多线索和证据,只是现在不便拿出来!”萧景琰不由得这样想,“一旦我上位,他就可以放开手脚去详查了!”

    “起灵——”

    萧景琰被猛得惊醒,他这才意识到一个月已经过去了,太奶奶就要被下葬,萧景琰随着人群走了出来,又忍不住泪流满面,但这一次不再是悔恨无助的泪水,经过这一个月的深刻反思,萧景琰已经清楚地知道自己将来要如何做了。

    (上部完)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