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第四十章

小说:约重来 作者:尔瞻
    流年似水、韶华易逝,不过弹指的工夫便至七月下旬。

    这日晁补之至李宅中与李格非小聚,顺道指点清照的诗文。

    此时两人正谈论填词音律诸事,晁补之对清照的观点大为赞赏,正欲高谈阔论之时,晁补之发现清照有些走神,自己说了好几个词例,清照皆无反应。

    直到晁补之嗽了两声后,清照方回过神来,欠身道:“学生走神了。”

    晁补之却是不大在意,只笑着捋了捋自己的白胡子道:“丫头,我看你今日心神不宁的,若有什么心事可以和我这个老头子说说。”

    清照腼腆笑道:“何来心事,不过有些乏了。”

    晁补之听清照如此说,便看了看外面的日头,才觉原来他与清照已闲聊了四五个时辰,因笑道:“和你这个丫头实在投机,竟都日落了我都未察觉。想来你也累了,我们来日再谈。”

    晁补之说罢起身,刚巧看见清照的桌上正倒盖这一本书,书上写着《古金石考》四字。

    晁补之伸手便将书拿了来,看到书上有许多心得注解,笔迹新旧不一,但细看,应是清照的字迹无误。

    “你还研究金石?”晁补之笑问一回。

    清照谦虚道:“谈不上研究,不过一知半解。若说博古,则还相差甚远。”

    晁补之一边听着清照说话,一边翻阅清照在书上留下的批注。

    这些批注多是清照看书的个人感悟与对收藏的看法。

    晁补之粗略的看过后,将书递还给清照道:“难得你有此般见解。说来太学中有一学子对金石也甚是热衷的,好似还是赵大人家的小子......”

    晁补之还欲多言,谁知李宅中的侍女前来传饭,于是晁补之与清照暂罢了谈话,随着侍女前去用晚饭。

    至八月又逢秋社,乃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

    汴京城好似经一夜秋风便凉了下来。

    当赵偲换上稍厚实些的衣衫时,宫中派发的秋社赏赐也至了府中。

    除了佳酿外,还赐了宫中膳房所作的社饭,是将猪羊肉、腰子、肚肺、鸭、加上饼瓜姜等等丰富的材料切细了铺于板上,称作社饭。

    其实就是秋收之日,天子赐下酒肉表达对亲属的一种犒赏。普通百姓之间也会互赠酒肉。

    赵偲看着这油腻腻的大杂烩切丝只觉得有些头疼,且这么一大份社饭,又岂是她一人能尽食的?于是自己吃了一点,其他的尽数分给了府中诸人。

    不过赵煦前一秒还在给皇亲们派发社饭以庆祝秋收,隔了两日便又下了一道新的诏令——相国寺祈雨。

    原是今年雨水甚少,除了七月初下了场大雨外,其他月份几乎不曾有雨,导致京中有些地方人畜饮水困难。

    古时每逢干旱,便认为是世上有诸多冤案,导致上天降下灾祸。

    故近来赵煦一边遣大量的官员彻查全国的各类案件,一边又为了京中水源欠缺之事思虑得几夜未曾睡好。

    巧的是这时刚好有几个道士向朝廷提议大旱之年应采用古法求雨,相国寺则是一个举行祈雨仪式极佳的地点。宋代本就崇道,赵煦不疑有他听信了这几个道人的说法,下了旨,责令开封府选吉日在相国寺祈雨,并命百官当日须携家属一同前往。

    于是八月初五这日,李格非携着清照、李迒,一同前往相国寺。

    祈雨仪式毕后,李格非寻思着难得有空携子女出游,便顺道领着他们在相国寺中游玩一回。

    相国寺在汴京中可谓是闻名遐迩,因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十大镇寺之宝。

    而这十大镇寺之宝又均是前人留下的书法精品、绘画、雕塑一类,李格非携着清照及李迒一一阅过。

    李迒看得意兴阑珊,但他不敢表现出来,忍着困意、强打精神,生怕李格非问出些他答不出的问题来。相比清照则是看得十分专注,她本就对书法、绘画均有涉猎,看到吴道子的画作时,更是眼睛都亮了起来。

    李格非也甚爱吴道子的画作,父女二人便在吴道子的画前挪不开脚步来。

    后见天色渐晚,李格非才欲携子女离去。

    走在寺庙的林荫路上,李格非笑问爱女:“今日可有所获?”

    清照今日一口气观看了如此多的前人佳作,内心本就颇不平静,听自己爹爹这么一问,认真思量后答道:“儿只觉若欲留传世之作,则必用传世之功。晁公时常告诫儿:书文作词必格物从心,以情感人。儿自以为已达此境,如今看来,儿之词文仍是太工,不过取巧。”

    李格非听罢后大悦道:“应早些带你来相国寺走这一遭!”

    正当李氏父女二人相谈甚欢时,远处有一群太学生迎面而来,个个端正文雅,而赵明诚恰好就在其中。

    赵明诚一群人也是受朝廷的命令来参加祈雨仪式的,结束后便在寺中游玩一圈,没想到会碰到李夫子。

    于是众人便推赵明诚去与李格非打招呼。

    赵明诚自然不推脱,来到李格非面前俯身施礼问安。

    李格非显然对这个学生很是喜欢,笑眯眯与他嘘寒问暖了几句,而后还将清照及李迒引见给了他。

    这是赵明诚第一次见到清照,一直以来他都是心中暗暗倾慕清照的才学,不想竟能在这青灯古刹得见佳人。他不敢直视,唯恐唐突了。但作揖时又忍不住偷偷睨了一眼,只觉止了岁月,误了终身。心中不禁叹道: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清照立于李格非的身侧,听李格非与赵明诚寒暄,不禁也悄悄打量面前这位青年才俊。

    见他身长八尺有余,阔面重颐、目若朗星,确是让人心生好感的一副皮相。

    且谈吐举止彬彬有礼、徐徐若风,清照心中暗想:太学子弟,应当如此。

    后面李格非向清照与李迒引见赵明诚时,还特意提到赵明诚醉心于金石之学。

    清照忽的便想起前日晁公曾提到太学中有一学子醉心金石,且是赵大人家的郎君。

    这赵明诚也姓赵,想来晁公所提赵郎,应是此人无误了。

    清照向来对金石只是兴之所至,谈不上醉心,听着自己爹爹与赵明诚谈到相国寺所存碑刻一类,她本该是兴致勃勃的,如今思绪却又飞到其他处去。

    自己房中那本《古金石考》,是阿偲儿时所赠之物。八岁那年阿偲不告而别,自己哭了数日,在翁翁百般劝慰之下才渐渐好了些。后来爹爹派人要将她与阿迒接来汴京,翁翁告诉她只需打点衣物即可,书籍一类,李宅中具是有的,不必再带。但清照仍是将这本《古金石考》带在了身边,并未将它留在明水老家。想来清照对这本《古金石考》也是有别样情绪,所以虽看过数次,仍还是会时不时拿出来翻一翻。有时看到自己儿时所注所感,清照也不禁莞尔,然后又提笔,写下如今所悟所感。一本不厚的《古金石考》,如今倒好似有金石一般的重量了。

    清照收回思绪时,李格非与赵明诚也已话毕。

    赵明诚虽心下不舍,但毕竟不敢当着李格非的面与清照搭讪,只能心怀不舍的施礼离去,想着何时能再见佳人。

    待赵明诚走远后,李格非忽地转身问清照道:“你觉得这赵三郎如何?”

    清照随口答道:“仪容不俗,一表人才。”

    李格非听清照如此说,只道清照对赵明诚印象极好,心中十分欢喜。

    正在这时,忽地前面又来了三三两两身着华服之人。

    李格非仔细一看,原是几位亲王。其中有端王赵佶、莘王赵俣、简王赵似、永宁郡王赵偲。

    可以发现只有赵偲一人还只是郡王,其他几个神宗朝的皇子,爵位均在赵偲之上。

    其原因,一是因为赵偲是神宗第十四子,本就是老幺,且为人低调,不功不过的,赵煦也无甚加封他的机会;二是因为赵偲还未娶妻,未承圣恩。

    几个亲王具是接了赵煦的旨意,前来相国寺观礼,又因这次祈雨仪式正式而隆重,故几位皆是身穿祭服。

    清照本跟在李格非身后缓步慢行,李格非突然停住了脚步,清照自然也停了下来,抬头一视,便见赵偲头戴七梁进贤冠外罩着貂蝉笼巾,身着玄色祭服,交领上挂着白色曲领方心,腰系革带挂着佩绶,足蹬黑色双头舄站在不远处。其他的亲王的亦是相同的帽冠衣着。

    这是清照第一次见赵偲穿祭服,心中只觉:极不适合。

    虽说“人靠衣装,马靠鞍”,赵偲这一身祭服确也衬得她端庄非凡。

    但清照似乎更喜赵偲素衣便服之姿,好似重逢起,清照便知赵偲心不在朝堂一般。

    赵偲本混在亲王堆中,听赵佶、赵似说一些无甚趣味的话题。

    但倏忽一瞬,她感觉到了某个人的存在,抬头便看到李格非领着一个少女并一个少年迎面而来。那少女似乎也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亦是一个抬头,正好与自己打了个照面。

    但不待两人多互看一眼,赵偲就看到那少女看着自己掩唇偷笑。

    赵偲不禁有些憋闷,清照不过一笑,她却看出了清照为何而笑。

    心中气馁道:所以才从不着祭服与这姑娘见面,怎得今天恰好撞上了,好生丢人。

    清照倒是难得见赵偲吃一回瘪。

    她一直偷偷观察着赵偲的神色,见赵偲面上有些不悦后,她便也极力敛去了笑意。

    可刚收回目光,又不禁偷偷打量赵偲,只觉得他混在几个亲王中,愈显得消瘦,且面色较先时亦憔悴了许多,不知近来有何奇遇?

    清照心中担心赵偲,但又不能出言相问,着实着急。

    而李格非见几位亲王,难免主动上前行礼。

    几位亲王亦敬李格非是个太学博士,与他态度极好的。

    不过两拨人只是打个照面,便要各自离去。

    赵偲、清照二人,只能是眼神交流,一句话都说不着。

    此时须说,虽这相望二人懵懂不知,但旁观者还是有心。

    赵偲与清照这点细枝末节小动作,正被赵佶看在眼里。

    那赵佶本就在这方面极敏感的,倒是偷偷打量了一回清照。

    只觉素雅有余,艳色不足,非是自己心悦的那一类。

    心中又暗暗纳罕,这十四郎与李文叔家的小娘子,莫不是有情况?

    不过赵佶毕竟只是猜测,转眼也就忘了。

    这七月里最后的一点时光,便也这样消逝殆尽。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