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两老残局(下)

小说:凤凰面具 作者:蘑菇
    祝童给陈老倒上杯酒自己干脆拿着酒瓶灌两口说:“如果陈老是为了望海医院大可不必了。把望海交给华夏一是不想便宜别人二是只有华夏能抗得起来。要感谢的是应该是我。”

    “你就不问问我能为你做些什么?”陈老慢慢抿着酒问。

    “陈老没有与范老一般在这个时候离开就足够了。”

    “瞧瞧这个。”陈老从口袋里取出一只珠圆玉润的负桃玉猴;“以你的眼光看它价值几何?”

    祝童接过把玩入手就感觉不凡。玉猴高不过两寸身段窈窕顽皮灵秀。奇就奇在雕着巧妙地利用玉猴的身体动作雕出了七个或大或小的透空孔呈勺子状暗合星图北斗七星的阵势。

    “小子不敢乱讲……”祝童沉吟片刻才说;“这是老物件三十万总是有的。”

    “确实是老物件;”陈老接过玉猴爱惜地把玩着;“可它只是老物件的一部分。苏总监来看你几次了没敢打扰你。她说你还没吃午饭喏我让她放那里了。你饿了吧吃饭去听老头子讲个故事。”

    祝童早看到花架下摆着个食盒也确实恶了。听陈老如此说就不在虚伪拿过食盒边吃边听陈老讲故事。

    原来这只玉猴本是一件大型玉雕群猴献寿中最不起眼的组成部分。文革时陈老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改造。干校里人员繁杂多是历次运动中被清理出的走资派和一些反动学术权威。

    陈老与范老就是在那里结识的。

    干校建立在一座废弃的祠堂里陈老和范老都属于第一批来的为后来者整理、建设房舍就成为他们的劳动改造中理所当然的事。

    两人年纪相仿又都是经济领域的干部很快就成为朋友。有一天他们两个一起挖地基在祠堂不远处的一株古树下挖出了只大缸。

    里面有银元之类的金银财宝也有一些玉器其中最显眼的是尊一尺高的群猴献寿玉雕。想必是祠堂的主人为了躲避战祸不得不把家里值钱的东西藏到此处。

    在那个时期这样的发现不可能躲过干校管理人员的耳目。他们很快就把大缸收缴并封存起来说是要上交给有关部门。

    群猴献寿玉雕被一块红色的丝绸包裹着。

    半年时间过去了有一天范老接到了清理厕所的任务在茅坑底部发现了一块红绸残片。范老来自江南对丝绸特别是苏绣有些研究。建国初期的时候丝绸与苏绣是中国的主要出口创汇产品之一。

    正是从这块残片上的图案中范老认出这片红绸正是包裹群猴献寿玉雕的那块。

    范老不敢声张只在没人时对陈老发牢骚说他们发现的那些金银珠宝都被人贪墨了。

    陈老忙问原委范老就把自己的发现说了。

    隔天两人一起去清理茅坑在更深的地方发现了两块残破的玉雕;正是那群猴献寿玉雕中的两只猴子。不知道什么原因那个玉雕被人打碎了其中的两块被人扔进了厕所。

    两人一边叹息那些人贪婪又惋惜那些人不识货。因为恰好两人都属猴他们把两只残破玉猴清理出来每人收藏了一只。

    过了几年两人相继从干校解放出来陈老回北京范老回上海两只玉猴就成为他们那段岁月的纪念品。

    “玉是最娇贵的不琢不成器不养则神韵流失。”陈老又拿出一个物件递给祝童;“这只在你看来值多少钱?”

    也是一只猴子手里捧着个金元宝。只是玉色灰暗残破出尚可分辨无论才材质还是从气韵上看两只玉猴都不能相提并论。

    “一两万吧至多不会超过五万。如果用心滋养几年请高工琢磨一番定会升值。”祝童暗叫可惜。两只玉猴明显出自一块玉料落到不同人手里命运不同价值竟也天差地别。

    “李先生再用点心思猜猜这两只猴子那只是我收藏的那只属于范老?”

    “这个题目……很有意思啊。”祝童拿起两只玉猴端详片刻思量一阵把那只残破的元宝玉猴推到陈老面前;“这只应该是您老所藏。”

    “为什么不是那只?”陈老眼里泛出意思欣慰狡黠地问。

    “因为华夏。”祝童很有把握地说。

    “哈哈哈哈果然被你猜着了。”陈老放声大笑孩子般的得意。

    陈老回到北京后虽然对这只玉猴也很珍爱却只用心收藏起来没有寻找高工修补也未带在身边把玩。他还留有另一份心思想把别的残片都找到把这件作品恢复原貌。

    干校里能接触到那批藏宝的也就那几个人随着政治环境的变化那些人也逐渐失势了。陈老寻个机会委托相关部门启动调查终于把当年的事查清楚了。

    那五七干校并非什么好去处来到这里的做管理的都是在被单位混得不怎么样的能力出身均一般只是历史清白。干校管事的有三个看到如此一大堆宝贝当即起了贪念。他们一商量就把那一缸藏宝私分了。

    银元和金银元宝都好分你一块我一块他一块你一锭我一锭他一锭很快就完了。

    只这尊最大最值钱的玉雕不好办。谁都想要可谁也不好独占。最后好大的一块玉雕竟然被他们锯开分成了九块。这两只也不是被有意抛弃而是得到他的那位当时把它们放在衣兜内去上厕所时不慎滑出来才落进了粪池。

    范老最终寻回了另外七块最后的一块还是在当年五七干校的茅厕原址挖出来的。原来当时掉进去的不是两只而是三只猴子。

    趁一次开会的机会陈老把这个消息告诉范老希望范老能负桃玉猴拿出来将群猴献寿玉雕修复完整。

    可范老却说不可能了。

    范老回到上海后特意寻到一位老玉工请他务必把残破的负桃玉猴用心修补。老玉工也不负范老的托付用了三个月时间以解玉砂一点点用心琢磨它难得是还把玉质中的杂质清除留下七个与北斗七星暗合的空洞。

    陈老又握起负桃玉猴略带伤感地说:“四十年了。这只负桃玉猴范老把玩温养了四十年竟也成了件价值不菲的小玩意儿。可是也只是小玩意儿成不了器了。今天范老临走之前把它留下了很耐人寻味啊。他倒是有心人可终究也没能成器。”

    “范老爱惜材料当时那么做也没错。”

    “爱惜了这一点材料毁掉了件大器。当时我曾对他说希望能找回全部碎片。可他只当我说笑。也难怪我们那时刚从牛棚里解放出来谁也不知道今后会如何。范老也算是个有心人毕竟小家子气了格局有限。我们快退下来时我邀请他共同筹建华夏基金给后人留下些东西。他没有答应说我太理想化了。十年后华夏初具规模他又把要范西邻塞进来。那次是我没答应华夏是做事的地方不是镀金的地方。那范西邻我是知道的在地方上连一任县长都没做到头年少轻狂吃不得苦。如果让他进入华夏怕是会伤了跟我一起创业的那批孩子们的心。我们之间就此有了隔阂再没什么来往。一晃又是十年过去了。去年他到北京登门拜访把我这个快要死的人接到上海也算是救了我一命。我这段时间对你冷淡并非信不过你而是信不过他。”

    “陈老的意思小得明白了。”祝童猜到陈老的意思。

    陈老说了半天两个老头子之间的恩恩怨怨目的还是想说服自己加入华夏。

    那样范西邻再不敢对他做什么小动作“神医李想”在上海就可谓安稳了。

    “你以为如何?”陈老满含希冀地问。

    “陈老错爱了小子终究也是个不成器的。”祝童再次拒绝了。注定他只会属于江湖道。陈老并不知道他的麻烦并不只来自范西邻以及上海的保守势力。

    “铁柱说你很骄傲果然。李先生是怕累及华夏?如果是这个原因的话大可不必担心。我都这把年纪了自有分寸。对那些表面冠冕堂皇转头人憎鬼厌的家伙我还没心思理会呢。”陈老没在意祝童的拒绝继续道;“范公子想掌握福华造船不是一天两天了你是他最大的绊脚石和拦路虎。修依博士?他有什么资格指染福华造船?他不过是范公子的白手套而已。范公子假他之名在香港成立一家投资公司刚在东欧收购了一家很有点历史的船用动力公司。这是他的资本。三号船坞是按照建造航母的标准设计的造船平台有了它只作这路生意福华造船就是一艘不沉的航母。”

    “啊……”祝童惊得长大了嘴;“为什么是福华?”

    “看来叶儿还是很有原则的。这是机密你不许怪她。”

    “小得怎敢?”祝童搞不明白。

    军方是福华造船三号船坞的投资者他本以为不过为军方造一些别常规舰艇的或提供维修服务;没想到可以制造航母设计。不说制造任何舰艇航行都需要定期检修福华造船只要能承接到航母保养维修的任务就是一桩了不得的大生意。

    可是这样的生意为什么会落到福华造船头上?

    还有陈老为什么对他说这些。只为帮他这些东西也没什么用啊。至少在表面上他与福华造船没什么关系。

    “当初谁也没想到福华造船能走到今天更没想到的是福华造船完整地收购了奥顿动力。你搞的那个福华制造研究所把井池船厂百多年的技术积累全盘搬了过来。才是最值钱的。还有个主要原因是为了得到这些福华造船付出的并不多。控股方以旭洋集团为主的中方投资者。这都是你的功劳是福泽后世的功劳谁也抹杀不掉的大功劳。”

    福华制造研究所?陈老不说祝童几乎把这件事给忘了。

    设立福华制造研究所初衷是为了把眼看着就要自然消散的井池船务研究所的积累完整地保留下来包括陈依颐与松井平志在内谁要没把它看得太重要。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