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第859章 新领地的义务教育 狂求月票

小说:天朝之梦 作者:大罗罗
    感谢rabilot大大的打赏和月票大罗罗和小萝莉一块儿给rabilot大大鞠躬道谢中

    “臣苗沛霖(李文安、李瀚章)参见皇上万岁。”

    苗沛霖等三人都向朱济世施了一礼而后恭恭敬敬站立在一旁。朱皇帝朝三人点头之后又对左宗棠、罗泽南道:“朕请铁路专家估算过了自买卖城到额尔济斯河的铁路大约有5000里长虽然距离不短但是沿途除了北海沿岸的地形比较陡峭不利于施工其余地道都没有高山大川。所以朕打算用10年时间花费1亿银元把这段铁路修起来。这条铁路也是日后我大明统治东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汗国的生命线!”

    这条计划中的铁路和历史上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在不少地方是重合的实际上俄国人在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时候也充分考虑到了便于施工的问题。除了避无可避的贝加尔环湖铁路他们也尽可能选择平坦和容易通行的地段开工。所以对大明来说控制东西伯利亚南部的平坦土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沿着历史上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路径修建自买卖城到额尔济斯河的铁路只有贝加尔湖西岸山地这一个难关。如果要走蒙古高原东行翻越阿尔泰山的话这个工程就是放在100年后也是非常有难度的眼下的技术根本不可能进行施工。一个小小的八达岭铁路工程现在还在艰难施工何况是翻越阿尔泰山?

    至于走历史上的陇海——兰新铁路同样面临着铁路线通过祁连山和天山的难题。历史上花了整整10年才修通兰新铁路这可是100年后的技术水平啊。

    所以再三考察之后大明铁路公司的外国专家们都建议朱皇帝修建一条途径东西伯利亚南部连接北京和额尔济斯河的铁路作为支撑大明在中亚地区和俄罗斯对抗的战略铁路。计划中的大铁路总长度超过了7000华里比之莫斯科通往额尔济斯河的距离还长了近2000华里。

    不过由于目前大明的钢铁产业要领先俄国一筹。大明的劳动力也交俄国丰富大明政府的财力也超过沙俄政府所以还是有可能抢在俄国人之前将铁路线铺到哈萨克草原上的。

    “皇上的意思是……”左宗棠谨慎地试探“等这条大铁路修通以后我大明还要再和俄罗斯打一场大的?”

    “这就要看俄国是怎么想的啦。”朱济世冷冷一笑“如果让他们先把铁路修好了。一定会先下手的!哪怕我们放弃对东西伯利亚的要求他们也会向额尔济斯河东安和天山地区发动进攻搞不好还会攻入新疆。”

    “可是一条7000里的铁路……”

    “还会在铁路沿途修建集体农庄、集体牧场、城市、工厂、矿山和兵营。”

    朱济世道:“随着这条铁路的修建整个蒙古和东西伯利亚都会发展起来那里的居民会在10年内达到上百万甚至是几百万。足以支撑百万大军的后勤如果大明能够向哈萨克草原投入上百万军队。说不定我们和俄罗斯之间会有长期和平的。

    如果我们放弃东西伯利亚那我们就没有办法在10年内把铁路修到额尔济斯河了。到时候反而不会有真正的和平。朕很了解俄罗斯人他们没有把和平恩赐给邻国的传统。同俄罗斯当邻居就要时刻准备打仗!”

    “皇上”左宗棠紧皱着眉毛提醒道。“东西伯利亚乃苦寒之地哈萨克草原也非富饶之土而且距离中土遥远转运不便如要修建铁路移民百万这费用……”

    “费用不成问题。”朱济世打断他“朕已经做了一个五年投资10亿元的计划。资金主要将由皇室财团、兴业财团、西伯利亚公司、新疆公司、蒙古公司自筹。第二个五年计划应当可以投资20亿元。如此十年投资30亿应该足够了吧?”

    现在的大明帝国好像有了两个政府一个是左宗棠领导的内阁府;一个是郑洪、刘鹏、恩格斯等人领导的产业促进会和一系列的财团、公司。前者负责国家的日常管理和开支现在每年有一亿元以上的财入支出计划可以做到一亿两三千万几乎是满清时代朝廷开支的三倍。后者则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负责推动国家的工业化。手中掌握的资金更是高达数亿元之巨(不包括汇丰银行)。

    “倒是够了不过要在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汗国长期维持数十万大军军费上的花销还是大了些。”罗泽南小心地提醒道。

    “不需要长期维持那么多军队。”朱济世摆摆手道“朕打算在10年之内。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滨海、下黑龙江、北兴安、库页岛、东西伯利亚公司、漠北四省一地、漠南三省、兰芳大公国和交州省实现四年义务教育制和义务兵役制。到时候就不需要长期维持过于庞大的陆军了。”

    罗泽南怔了一下他是宣传和教育部尚书当然知道朱皇帝说的这些“新土地”上的教育是非常落后的成年人识字率连5%都不一定能达到公学私塾就算有一点也是水平极低的根本没有办法和汉地十八省相比。

    “军师朕知道这些地盘上面的教育水平不行。”朱济世不待罗泽南开口就自己解释起来“但是这些新地盘地广人稀资源丰富人均收入比汉地高出好几倍足以承担义务教育的经费。”

    没错朱皇帝想要实行的义务教育当然不是免费的。免费教育连他所来自的后世都做不到何况今日的大明?而在眼下人多地少贫富差距又极大的大明内地想要让穷人家出钱让孩子上学是不现实的。不过在东北、兰芳这样的新领地上因为人少地广、资源丰富老百姓的收入比内地高了十倍有余!当然这样的高收入主要相对内地老百姓的低收入而言的。

    历史上下南洋的“莠民”也比窝在广东、福建种地的老百姓富裕多了前者每月可以赚到七八块银元后者一年也未必有三五块银元的收入!

    而在眼下的大明帝国年人均收入最高的依然是兰芳已经超过了120银元——所以这几年东南沿海的居民下南洋的热情依旧高涨只不过他们自行前往的目的地都集中在西北婆罗洲、沙捞越王国(白国王布鲁克对华人非常友好因为华人可以为他的国家带去税收)、暹罗王国、海峡殖民地等开发较早的地区。而刚刚被大明(兰芳大公国)控制的婆罗洲东部、中部和南部地区由于治安很差(还在和土人打架)基础设施不完备等原因吸引不到多少移民自行前往因而才会用集体农庄的模式由政府、橡胶公司共同出资出力组织移民前往。

    此外东北诸省虽然不及南洋富庶但是人均15到20亩耕地税赋轻微没有士绅地主的剥削森林和矿产资源丰富等有别于内地的条件也让东北诸省的人均收入远远高于内地达到了50到60元。而且东北这里的贫富差距很小人均收入是建立在“平均”的基础之上。因而已经有能力负担义务教育的开支了。

    而且还有一个原因也是朱皇帝觉得让义务教育从“新领地”起步就是“新领地”上是没有多少儒家士大夫的所以在“新领地”可以开展完全新式的义务教育。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