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第834章 封建在崩坏 狂求月票

小说:天朝之梦 作者:大罗罗
    “抚台大人如今咱们四川表面上虽然是风平浪静可这表明平静之下却正是暗流涌动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波涛汹涌了。 ”

    四川巡抚衙门之内成都知府徐树铭皱着眉头语气沉凝。

    “寿蘅你说的事情本部院岂能不知?当下的四川就是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富者之地跨县连州而贫者却无立锥之土。不是迁徙万里就是给人充当雇工获取些微薄收入。我们这些为天子牧守一方的民之父母实在是问心有愧啊。”

    说话的是四川巡抚刘蓉他在四川巡抚任上已经呆了差不多六年对下面的情况当然是了如指掌。

    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在大明复兴之前也的确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富庶之地。富商豪门的数量虽然不及江南、广东、山西但是普通民人的生活却不难过。比之江南、广东可安逸轻闲了许多用后世的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们的话说四川就是一个典型的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四川的土地非常肥沃足以滋养生活在此的人民。四川的交通相当不便不像江南闽粤那样很早就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甚至在这场反清复明战争中四川所遭到的震荡也是汉地十八省中最轻的。既不是明清交战的主场也没有被太平天国蹂躏更不是大明皇帝下足力气去改造发展的重点地区。

    但就是这么一个几乎被各方面遗忘的角落现在也不免开始经历封建社会和经济瓦解所带来的阵痛了。而对这种阵痛感觉最为灵敏的除了最底层的贫下中农。大概就是如大邑县令王安国和成都知府徐树铭这样的大明民之父母了。

    今天在四川巡抚衙门的签押房内的。除了徐数铭和另外四川省下面的知府。还有刚刚调任四川副巡抚的沈桂芬和四川省公局议长王郎云。前者的职位有点类似布政使是协助巡抚负责民政的高官后者则是四川首富自贡大盐商王家的大公子还花钱买了个伯爵头衔。

    “抚台大人这事儿还真不怨咱们蜀地的地方官其实四川之外的地方也都是这个样子。在江南八省土地兼并的情况更加严重南京、上海、广州、武昌和长沙。都有大片大片的棚户都是失地农人进城以后搭建的。我看咱们这个成都城早晚也是这样咱们现在还是早点买些成都周围土地准备出租吧省得到时候贫民连搭棚户的地方都没有。”

    王郎云先开的口他两手一摊在他看来四川的乱象才刚起来将来准保更加严重!

    “土地兼并还不可怕可怕的是退佃。过去是小农失地沦为佃户如今却是连佃户都不得做了。长此以往。真是不得了啊!”

    “那有什么办法?现在不少田主都不大愿意招佃了招佃总不如雇人耕种划算……虽然每亩单产低一些还要多养几条牛但是还是比招佃划得来。”

    “而且现在的田价也太低四川这里上好的水浇地都一亩卖不了四十块如果是中田、下田就更不值钱了。如今的士绅之家都不大愿意买田置产寻常的农人想要置地又多冒险去关外、南洋。只剩些土财主在买地经营他们只晓得赚钱哪里会管佃农的死活?”

    “问题还是出在科举改革和官府下乡上面如今士绅之家在乡间几无立足之地……”

    在座的官员议论纷纷说到后来果然找到了问题的根结由于科举改革让一大批士绅失去身份而官府下乡又压缩了士绅统治乡村垄断地方权力的空间。由此造成的后果自然是封建士绅这个阶级的渐渐衰败。而士绅阶级衰败的背后当然是依附士绅的佃租制农业的崩坏。因为士绅从佃租制农业中获利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分润国家的税收!而没有士绅身份无法统治基层社会的普通地主是根本不可能从佃租制农业中获取多少利润的。对他们而言直接经营土地和农村工商业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

    ……

    “王大人兄弟我卖地的契约文书没有什么问题吧?这二十亩水浇地的田皮田骨是不是都归兄弟所有?应纳的契税、印花税兄弟没有少交一文吧?”

    此时此刻在大邑县裁判所的公堂上一场因为退佃所引起的纠纷正在审理当中。贫下中农王小三拖着一家老小可怜巴巴的跪在公堂之内依着眼下的他们根本不用向官老爷下跪不过下跪也是他们宪法赋予他们的自由。

    而没有功名在身的刘宗英则是大马金刀的坐在一把椅子上面。他没有了秀才功名却是堂堂大邑县公局议员还是大邑县里面的纳税大户虽然不是官身但是却不怵王安国这个堂堂七品县令。

    “刘议员本官知道你有道理所行也都合乎国法。但是人情你也不能一点不讲啊……这王小三是你安仁镇的同乡乡里乡亲的你就真忍心看着他一家流离几千里一把骨头都丢在苦寒蛮荒之地?”

    “王大人我现在是买卖人买地是为了牟利只要不违反国法当然是怎么利大怎么来了。至于王小三他们一家去东北、南洋又有什么不好?那里地广人稀朝廷还帮着置业安家不比窝在安仁镇吃苦受穷要好?等我家老二长大一些我也打算让他放弃继承权去南洋闯荡一番呢!”

    刘宗英此言非虚他的家业虽然不小但是也经不起仨儿子来分所以打算让自己的次子按照“悌让法”放弃继承权去婆罗洲领取一块朝廷赐与的土地(当然是在相对安全的婆罗洲西部和北部)。这样的安排在眼下的大明地主富农之家中是非常普遍的。同样行万里路这些川资颇丰的富家子自然不大会死在路上而且他们的财主老爹多半还会给他们预备好一笔在异乡开创家业的资本。有了土地和资本他们在异乡的生活可就容易许多了。

    不过如王小三这样的贫苦农人之家就不大可能从“悌让法”中获利了光是万里的路费他们就拿不出来到了异乡就是领到土地也没有资本开发。所以只能参加集体农庄去更远更危险的地方开拓。

    在东北黑龙江南岸土地上已经不再建设集体农庄了。新建的农庄都在黑龙江北岸。在婆罗洲集体农庄都建在土著集中的婆罗洲东南部而且建立婆罗洲上的种植园由于需要大量投资所以去婆罗洲的移民需要签订契约在橡胶园和棕榈园投产以后以低于市场价20%的价格向兰芳橡胶公司出售产品或者上缴3成收获。

    另外在青海、新疆、蒙古、东西伯利亚和库页岛等地成立集体农庄的计划也将付诸实行。

    当然例外也是有的。在北京周围的皇家土地上这段时间还出现了大批桑树种植园也使用了集体农庄的名号不过实质却完全不一样。这些桑园乃是由农民自发组成的股份制经营团体承包皇室土地和山林并且向汇丰银行贷款用于桑树种植。在桑树成熟以后需要向皇室上缴地租而且这些桑园也没有武装是完全的经营团体参与者所持有的股份多少也不做硬性规定。不过这些桑园农庄只招募北直、河南、山东和山西四省的农户像王小三这样的四川人是没有资格参与的。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