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第655章 为了做官而读书 狂求月票

小说:天朝之梦 作者:大罗罗
    “什么?小学没有人会去读?怎么会……现在书院和大学不是有很多人读么?新东方和兰香的学费那么贵读的人也很多啊?”

    圆明园三园中的长春园远瀛观(西洋楼)前现在站在观水法的位置上面看喷泉的人已经换成了朱济世和左宗棠君臣。

    朱皇帝把左丞相叫远瀛观并不是单纯为了看喷泉而是想和他谈谈教育问题。教育是一国之本这个调子早在朱皇帝复辟大明之前就老生常谈了。不过时至今日大明帝国都没有实行义务教育似乎也没有这样的计划主要原因当然是没有钱。整个中国学龄青少年怎么都不会少过一亿!如果人人都要进入学校接受免费义务教育那个教育经费恐怕要超过大明财政的总收入n倍了!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也让朱济世不大急于在大明搞义务教育就是义务教育教什么!教后世的小学课程?根本是不现实的因为没有那么多小学老师。

    教儒学……还是算了吧!这可不是简单的让贫下中农的孩子认几个字儿的事情而是数以亿计的教育经费最终会流到谁的口袋里去的问题。如果用士大夫来搞义务教育那些好不容易被压制下去的士大夫又要乘势崛起了——官办小学校长、老师的差事勉强也能算个官如果教育经费拨款不足又得给了他们向乡民派捐索款从而继续把持中国乡村的权力。而最后被他们教出来的不过是一些把科举考官当成终身梦想的小儒生。

    这样的义务教育不办也罢。

    但是义务教育暂时不实行。也不等于什么都不做。来到东方将近7年。朱济世一直都在稳步推进新式教育。只是这教书育人是需要花水磨工夫的。绝不可能几道圣旨下去大中小学就纷纷建立——在这个时代的中国接受过西式教育的国人比大熊猫珍贵多了!而且也不可能都来当老师吧?所以这新式教育只能按部就班的推进先用洋老师培养中国老师再用中国老师去教中国学生然后才会有更多的老师去教更多的学生。

    到了光复5年秋不仅香港济世大学已经培养出了超过500名毕业生。广州济世大学的第一期220名毕业生也走出了校园。另外在校大学生的数量更是超过了5000(包括预科)新式书院的毕业生则超过了20000。而且专门为了培养小学和书院教师的教育专科学院的在校生也超过了10000人还有差不多同样数量的读书人在接受速成教师培训。

    因而大明新式教育的第一个发展**很快就要来临了。

    可是左宗棠在听了朱济世关于“以爵位换教育经费”的点子以后却提出了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新式教育不应该包括小学而是该从书院开始书院之下应该依靠民间私塾进行传统的儒家教育——因为那种新式小学没有多少人会去读的!

    左宗棠斟酌着道:“新式小学的课程臣是知道的所教授的儒学并不精深还比不上寻常的私塾。如果读了小学几乎可以肯定和仕途无缘。普天之下又有几个父母会将孩子送去读这等无缘仕途的学校呢?而且这小学的学费也比私塾要高多半还设立在县城里面。不是寻常人家可以负担的。陛下您觉得这样即昂贵又不实用的小学会有几人去读?”

    小学会招不到学生?朱皇帝细细一想好像左宗棠的话有点道理这小学里面教的东西的确和科举考试关系不大。那帮望子成龙的父母很可能不会让自己的孩子上小学……

    “可是现在的新式书院招生很好啊?”

    “那是因为陛下的科举要考西学啊!”左宗棠摸了摸胡子笑道“而且现在大明各家书院中所传授的儒学都颇为精深书院学生考中秀才的概率很大就算考不中还可以去考大学考陆海军军校一样有机会当官……陛下曾经下过旨凡是济世大学毕业都可获得举人功名的。虽然这些举人在官场上不大值钱肯定不如走正途出身者(从光复5年开始大明的举人考试也已经开始了而且还是一年一试。再过5年进士考试也会开始同样一年一试但是由于这两个科举类似于官员升级试并不是一考定江山其中的猫腻也多所以反而不如秀才试这个做官入门试受重视了)但终究也是条捷径。”

    呃还是为了做官而读书!而且这帮科举官好像还把大学毕业生当成捐班了……

    朱济世背着手下了“观水法”在大喷泉前面站定有些感慨地道:“读书为做官……现在的私塾和儒家书院灌输的都是这套道理可是这天下不仅需要官更需要能工巧匠需要商人需要军人啊!比如建造这个大水法和远瀛观都是一门学问在西方叫建筑学还有朕所精通的医学、化学、生物学、细菌学都是学问都是于国于民有大利的。可大明读书人却大多不屑而为之……这些个学问同样博大精深是需要从小打好基础按部就班地学习不是那些三十大几的老书生读两年速成班就行的。可现在我大明一国的精英还是为科举所牢笼!”

    左宗棠听了朱济世的话以为他动了废科举的心思连忙劝道:“皇上若无科举我大明的天下绝不会有今日之安。这科举虽有牢笼智士之用却也是田舍之郎的一条上升之途。”

    朱济世皱眉:“朕知道朕并不是要改了考试做官的老规矩只是……一国才智之士不能全被科举牢笼。左相你得替朕想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听到这个话左宗棠不由得在心里面骂自己嘴贱了。没事儿提什么小学没有人读的茬?现在好了得替皇上想办法还得两全其美……

    左宗棠眯着眼睛想了好半晌才道:“皇上还得在科举上做文章……下一次东南八省的秀才试不如分科吧。”

    “如何分法?”皇帝感兴趣地道。

    “皇上这科举大比之法一开始的时候和现在是不一样的不是一把抓只考《四书》《五经》而是分为秀才、明经、进士、明书、明法、明算等科目分别考核。考上的都有官做的。”

    “这古时候的考法比现在要好!”朱皇帝点了点头自言自语道“三年后东南八省的秀才试还有其余汉地各省的第二轮秀才试都要开始分科分为秀才、武秀才、明法、明算、同文、工学等六科。

    将来凡是要做负责司法方面的官都要通过明法试要当负责财税的官都要通过明算试要做洋务方面的官都要通过同文试要当负责工程建筑的官都得通过工学试。。”

    他看了看脸色凝重的左宗棠叹口气道:“当然已经当上这类官职的文官是可以继续做下去的而且取秀才的人数应该占到整个科举取士比例的5成以上武秀才、明法、明算、同文、工学各占一成这样可以吗?”

    这一下就分出四成的取士名额啊!而且明摆着明法、明算、同文、工学四科的官更容易拿到实缺肥缺!再说了和司法、财税、洋务、工程不沾边儿的文官十之**都是清水衙门!(未完待续。。)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