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之梦》第二部 第625章 新东方VS兰香 狂求月票

小说:天朝之梦 作者:大罗罗
    香港中环《清流报》总编辑部。

    总编李宗羲正拿着一份新东方专科教育集团的广告稿子在皱眉头。《清流报》的老板白恩铭则滔滔不绝地在给李大君子洗脑子。

    “雨亭兄咱们《清流报》当然要为天下士子说话这是咱们办报的宗旨一万年也不能变否则清流就不成为清流了!”

    “但是为天下士子说话和帮新东方专科教育集团做广告并不冲突啊……是的他们是要招读书人去学实学可是读书人首先是为做官而读书。可是要考个官实在不容易啊。哪怕现在有秀才为官不算军官满大明顶天就是四五十万个官其中还有不少是给武秀才的真正给士大夫的能有多少?可是整个天下读圣贤书的士子又有多少?恐怕不下1000万吧?”

    “雨亭啊你从小就是神童26岁中举27岁中进士……自然不知道苦读半生连个秀才都不中是个什么滋味。能学点别的本事有个安身立命的差事难道不好吗?你知道吗?我的洋行现在给一个能说流利英吉利话的通事开出的薪水是多少吗?每个月200银元比一个县太爷都高!可就是这样也雇不到一个说英国话说得好的。至于律师、会计师、医师的薪水更高拿到三五百一个月都大有人在比你这个总编辑都多!”

    “那些律师、会计师、医师学什么我不知道不过英吉利话我是知道的我就会说啊。一点不难学的有雨亭兄的脑子一年保证说的和洋鬼子一样流利。那些能够得上秀才的士子有两年也会了。何苦去寻短见啊!不行这个救人性命的买卖我们一定要做的!”

    李宗羲被他说得一愣一愣的细细一想也觉得白恩铭的话有道理。朱济世剥夺了28岁以上的士子参加科举考试的权利肯定是不对的。28岁又不老怎么就不能做官了?不说姜子牙什么的了。就是左宗棠、罗泽南两个朱济世的左膀右臂出仕的时候都过了30其中罗泽南都过40了!他们不照样辅佐朱济世成了大业?那个时候怎么不嫌左宗棠、罗泽南太老?朱皇帝这是取士还是纳妾啊?

    不过新东方专科教育集团做的事情倒是对的。那些考来考去连个秀才都不中的人是该找点别的事情……要是当日洪秀全和冯云山能当上个通事有200块一个月的薪水也不会去造反了。

    “好吧。这个广告就登吧。”李宗羲点了点头。《清流报》的老板是白恩铭但是说了算的却是李宗羲。毕竟这张报纸的主要读者是士大夫——中国眼下的识字率最多15%其中有闲钱去买报纸的九成是士大夫所以借着李宗羲“六君子”的名头这报纸卖得极好。

    “不仅要登广告咱们自己也可以办个学校……就用我的兰香楼命名叫兰香书院怎么样?主要招收考不上科举的士子教他们一些体面谋生的本事。先开英文、律师、会计师三科。教材就抄新东方的老师……我认识几个济世大学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来兼职。”

    白恩铭越来越佩服自己做买卖的本事了。居然可以想出这样天才的点子。早知道自己这么会做生意就不该去当什么大清官就该跟着朱济世一起做买卖说不定现在已经有几千万身家了。

    不过现在改行做买卖也不算晚!

    离开《清流报》编辑部白恩铭就坐了马车直奔济世大学而去。今天是西历的星期天。济世大学也放假休息不过大部分学生都在寝室或学校图书馆里面温习功课。白恩铭到了济世大学后则直奔学生会所在的大楼而去香港济世大学是允许学生自建社团的每个拥有成员超过10人的学生社团都可以在学生会大楼拥有一个教室。现在香港济世大学一共有3个较有影响力的社团分别是亲保皇会的“少年中国会”、亲正道会的“正气社”和“宪政研究会”。

    三个学生社团都有不少成员论影响力当然是“少年中国会”和“正气社”较大它们的背后毕竟是大明政坛上的两大政党。如果学生想要日后从政。自然要加入他们。而“宪政研究会”的成员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却非常活跃观点也比较激进——他们是有反君主制倾向的!

    “同学们现在皇帝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他竟然下达旨意将28岁以上的士大夫全部排出在科举体系之外了看来他已经昏了头。忘记科举制度对稳定中国内部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了。所以他很快就会被中国士大夫所抛弃肯定会有一部分士大夫因为没有出路而转向共和革命……”

    白恩铭才到“宪政研究会”门口就听见有人在演说进了门一看原来是“宪政研究会”的副会长孙汶。就是那位接受了白恩铭一把金卢布捐款的济世大学学生。他是山东济宁州人出身前清官宦世家原名孙毓汶。祖父是前清两江总督孙玉庭父亲是礼部尚书孙瑞珍。在太平天国攻打到北京之前孙瑞珍就命两个儿子携带家人财产离开北京南下去英国人的地盘上避祸还告诉两个儿子不要去做明朝的官而其本人则随奕欣去了东北最后下落不明。

    到了香港之后改名孙汶的孙毓汶没有再继续去读四书五经因为他要遵父训不为明朝之官。不去考科举再学四书五经自然没有什么用处——其实他的儒学水平已经非常高了要去参加科举铁定能高中。可是孙汶在四书五经之外没有学过别的什么本事根本不可能在香港找到谋生的手段虽然带了些家产过来但是坐吃总是要山空的于是就和哥哥孙珠(孙毓珠)一起报考了香港济世大学还双双“高中”。在读了两年的预科之后两兄弟都升入了济世大学一年级。现在孙珠就读法学系孙汶则入读基础医学系和朱济世一样都是医生……

    “莱山莱山有空吗?”白恩铭在教室门口冲着孙汶招了下手喊着他的字号——还好不是“中山”否则朱济世日后听说有一个姓孙的叫中山的医生再搞革命党闹共和一定会怀疑又出了穿越者的。

    “同学们今天的演说就到这里我有个朋友要见。”

    孙汶和白恩铭的关系算是不错的……在第一次给“宪政研究会”捐款后白恩铭又给他们捐了几次款还让“宪政研究会”在《清流报》上发表文章。不过他们都不清楚彼此的真实身份。

    “什么?白先生你想在香港办个学校专门招收年纪超过28岁的士子学洋文、西医和法律?还想请我们宪政研究会的学生当老师?”

    宪政研究会的学生大多是香港济世大学的正式学生不说别的一口英文都是很流利的。济世大学预科里面最重要的课程就是英文因为济世大学的很多老师都是洋鬼子不会说中文的所以许多课程都是用英文教学所以当个英文老师真是没有什么难度。

    另外香港济世大学医科的水平非常之高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由济世医科高年级的在校学生去教“赤脚医生”应该是没有什么难度的。也不指望这些人学会什么高深的医术只要能应付一下头疼脑热的小毛病会打个针开些常见药会包扎缝合个伤口就行了。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