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两百六十五节 百家兴衰

小说:我要做皇帝 作者:要离刺荆轲
    赵邵氏听了刘彻的话身子因为害怕不停的颤抖着。

    她猛的跪下来道:“回禀家上民妇之所以不改嫁一则小儿年幼民妇若是改嫁小儿与亡夫的幼妹恐怕就活不成了……”

    她说着就抽泣了起来。在这个时代寡妇改嫁后很少会带着先前家庭的子女过去更别说带上完全不相干的他人之妹了。

    所以基本上改嫁后的寡妇很少会再与先前的家庭有联系。

    许是说到了伤心事她身旁一个年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也跟着哭泣了起来。

    想来这个小姑娘就是她亡夫的幼妹了。

    刘彻听了也觉得挺可怜的。

    “二则民妇亡夫受命于民妇先祖父大人立志要完成先祖父大人的遗志……”赵邵氏低头叩首道:“亡夫虽故然其志犹存民妇觉得再怎么苦再怎么累也要将此子拉扯成人教他读书识字长大了继承亡夫和先祖父大人的遗愿!”

    刘彻听了感觉自己的智商不够用了。

    这赵邵氏不是私奔的吗?

    怎么又跟邵平扯上关系了?

    于是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赵邵氏不敢隐瞒于是就将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可能是这些事情憋在心里太久了也可能是摄于太子之威所以她说的很详细。

    听完赵邵氏的讲述。

    刘彻终于明白这一切事情的始末了。

    原来东陵侯邵平居然是许行的第五代弟子。

    当年邵平被罢官后心灰意冷隐居于东陵门外仕途失意后邵平有感自秦至汉农家没落再无建树曾经在秦国政治体制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农家居然沦落到了满朝没有一个千石以上的官员的境地。

    于是邵平决定综合农家和杂家的所有著作结合实际与汉室建立以来农业技术的发展编写出一本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和发展的书以再现当年农家鼎盛之时的盛况。

    但写书在此时是很难的。

    偏偏邵平要写的是相对冷门的农家著作。

    足足花了十年时间邵平才收集好了全套的资料诸如《神农》《野老》《宰氏》等另外还参考《管子》《吕氏春秋》等书。

    但邵平只开了个头写了大概的框架就已经命不久矣。

    于是这续写的重任就交到了邵平的得意弟子长陵人赵园手上——至于为什么不将这个任务交给邵家的人据赵邵氏所言邵平认为自己的后代安于现状不愿意也不可能吃这个苦用一辈子时间来写书。

    为了鼓励和激励赵园用心写书邵平甚至嫁了孙女给赵园。

    可惜邵平一死尸骨未寒邵家人就撕毁了邵平答应的种种条件更要将赵园赶出府邸并且不承认赵园与赵邵氏的婚姻勒令赵邵氏与赵园离婚。

    嗯汉室是可以离婚的而且可以由女方发起离婚。

    像著名的励志男朱买臣就是一个被原配休掉的悲剧典型。

    好在赵邵氏抵死不从更趁夜与赵园偷偷跑出邵府。

    但这样一来邵平生前收集和准备的许多资料特别是珍贵的《神农》《吕氏春秋》等书因为太多所以带不走。仓促之间他们夫妻之来得及带走邵平亲笔所书的收稿和他收集和整理的许多关中农业技术的原稿

    小两口私奔后也没有隐姓埋名而是回到了赵园的老家靠着赵园父母传下来的几顷地过上了男著书女耕织的生活。

    但是生活很快就给这对憧憬未来幸福的夫妻上了一堂现实课。

    要写书尤其是涉及到现实存在的农家著作宅在家里肯定写不出。

    许多数据、事例都要亲自去验证。这就需要到处去奔波和考察还要跟各地的老农请教。

    加之还要重新去买农家的各种著作。

    这些都需要海量的资金来支持。

    于是短短几年时间原本还算小康的赵家田地房屋都被变卖了……

    雪上加霜的是赵园因为一年到头在外奔波染上了一身的病终于在一年前病重去世了。

    而这赵邵氏也是个有骨气的女人。

    丈夫死后她就发誓不止要把丈夫的幼妹和儿子拉扯大照顾好更要让她的儿子长大以后继续继承邵平、赵园两代人未完的理想。

    刘彻听完赵邵氏的讲述摸了摸有些湿润的眼角道:“农家有东陵侯赵园这样的人农家必不会亡!”

    但刘彻知道他这话他自己都信不过。

    两千年以后农家著作全部遗散连残篇断章都没有。

    后世的人只能从《吕氏春秋》《管子》《孟子》等典籍中窥见这个当年鼎盛一时几乎与儒法并列的学派的思想和人物的一鳞半甲。

    你要知道即使秦始皇下令**但农家的著作却被秦始皇特意大赦强调要保护而不是焚毁。

    秦末战乱虽然对农家造成了打击但实际影响并不如其他诸子百家那么严重。

    到现在为止刘彻还能在石渠阁的档案中找到全本的《神农》《宰氏》《赵氏》《野老》等农家著作。

    所有的农家著作加起来足足摆满了两个书架。

    在诸子百家中保存如此完整的学派并不多。

    但偏偏两千年后石渠阁中保存完整的农家著作一个字都见不到了。

    为什么?

    儒家上台坐大后的打击报复而已。

    农家是从墨家思想中分裂出来的一个分支。

    本来儒墨矛盾就大于天。

    偏偏在孟子时期农家的创建者许行与孟子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两人互相攻忤言辞激烈到只差没有指着对方的鼻子骂二货了。

    这很容易理解。

    农家根据刘彻的了解这个学派的思想是‘顺民心忠爱民’。

    所谓‘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到了许行之时农家大兴提出了‘……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意思就是人人都要平等劳动靠劳动而不是剥削获得食物。

    咳咳统治者能接受才见鬼了!

    但偏偏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列国形势产生了一大批小资思想的学者和文人。

    这些人对许行的思想和言论大为推崇甚至儒家内部的好多人都被许行的言行和品德所打动纷纷改换门庭拜徐行为师。

    这对儒家当时的扛把子孟子来说无疑于宣战于是两人最终碰撞起来发生了那场著名的辩论。

    许行和孟子死后两人各自的学派走向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农家西进秦国在秦国扎根下来并且受到秦国统治者的大力推崇兴盛了起来商君的耕战政策耕这一部分就是后来的农家在把持。

    而孟子的稷下学派则继续留在齐国。

    两者也并未再发生什么冲突。

    直到如今。

    但是小猪罢黩百家独尊儒术后秋后算账的日子来了。

    自东汉之后农家作为一个学派一个思潮彻底的消失了。

    以至于两千年后想了解农家竟然只能通过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和管仲的《管子》还有孟子所著的《孟子》来窥见农家的思想与主张的一鳞半甲。

    这么想着刘彻就不禁在心里感慨了一声。

    只能说儒家那些家伙粉饰自己最厉害用笔杀人更是一绝。

    不就是输了辩论吗?

    至于要赶尽杀绝吗?

    不过回头想想刘彻也觉得农家的思想确实有些偏激了。

    居然想把民众放在皇帝头上认为民众大于皇帝真是大逆不道!

    统治者愿意维护和保留他们才怪!

    也就只有秦国那个怪胎能容纳得了这些叛逆的言论。

    反正对于秦来说能加强他国力的管他什么言论都可以拿来一用不合意不听就是了。

    不过刘彻却觉得农家这些言论没什么不好。

    后世大天朝还天天喊为人民服务呢!

    儒家一口一个齐家治国平天下仁义忠孝礼呢!

    最后还不是该鱼肉继续鱼肉该无耻继续无耻?

    口号什么的想喊就喊呗嘴炮只要不落到实际上喊破天又如何?

    君不见农家在秦国的时候可对秦王说过什么要人人平等劳动吗?

    当然这些事情刘彻也就在心里想想。

    嘴上还是要讲政治正确的。

    “有志气啊……”刘彻看向那个小小的赵过蹲下身子和颜悦色的道:“尔外祖尔父其志远大赵过尔可愿继承先人之遗志发扬光大?”

    而在场的许多百姓在听完了赵邵氏的故事后也特别感动和同情。

    赵氏孤儿为什么那么催泪还不就是戳中了民众的泪点?

    老百姓们总是会下意识的同情弱者喜欢看到大团圆结局。

    于是许多人都紧张的看着赵过希望赵过能挺起胸膛说一句愿。

    就连宁成也在心里说:“赵过快告诉家上你愿意!”

    跟儒家对这个从墨家分裂出来的农家充满了敌意不同的是法家对于农家可谓是倍感亲切基本上现在农家的人去找法家的人办事比法家的人找法家的人办事还要方便。

    为什么?

    秦代百余年时间农家与法家密切合作通力配合才最终打造出了秦国那个恐怖的战争机器。

    因此当世大多数法家对农家有着格外的亲切感许多人甚至从来没跟农家人打过交道但只要听说某某是农家就会下意识的认为他是自己人。

    这就跟后世天朝大部分人都去过小巴但一提起小巴就会竖起大拇指说一声巴铁好朋友。若是偶然遇到一个来自小巴的旅行者基本上能帮忙肯定帮而且还特别热情……

    此刻的宁成在听了赵邵氏的故事即感动又觉得励志。

    对于赵过更时立刻就看重了起来将之视为自己真正的弟子了!

    为什么?

    对法家来说农家就是小弟啊在秦代法家习惯了自己制定政策和目标地方上的杂务交给农家去处理。

    法家从来不觉得农家是个威胁反而是个很好的盟友和小弟

    宁成现在已经是太子*中的一员了而且地位还不低是率更令左丞前途远大他自然想要在将来做一番事业了。

    而当此之世法家不止要跟黄老派争权还要跟越发兴盛的儒家抢夺话语权。

    对于宁成来说培养一个合格的农家助手是理所当然也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赵过现在是年纪小但也有七岁了**年后就长大了到时候若是培养得当那就能成为他伟业的一个重要辅佐者。

    在众人的期许和期盼中赵过很懂事的低头一拜道:“回禀家上弟子愿意继承先外祖父大人先父大人的遗志将来上敬天子下安黎庶写出一本有益于社稷的农书!”

    赵过的声音虽然稍显稚嫩但语气坚定眼神严肃非常认真。

    周围百姓一听赵过的回答吩咐叫好。

    就连宁成也暗自挥了一下拳头在心里叫了一声好。

    刘彻也呵呵的笑了起来摸了摸小赵过的头赞赏道:“有志气孤就等着你长大了将那本东陵侯与你先父未完的农书写好了再拿来给孤看……”

    刘彻顿了一下道:“不过呢……小赵过你得好好学习写一本集农家先贤大成的著作可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做到的你要学的东西还很多!”

    “诺!”赵过重重叩首道:“小子谨记家上教诲!”

    他人虽小但看上去却已经相当稳重了。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少年老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吧……

    刘彻站起身来对宁成吩咐道:“以后这孩子就交给卿来教导卿务必上心……”

    “诺!”宁成高兴的躬身答道他实在太愿意干这事情了。

    “另外吩咐下去这赵邵氏一家里正和思贤苑的管事要照顾一二孤儿寡母的能帮就帮一下……”刘彻吩咐着。

    这北里的里正和跟在刘彻身边的王道立刻就躬身道:“诺!”

    于是众人看向赵邵氏一家的眼神开始变得火热了。

    有了太子这句话他们一家以后最起码不用再担心生活上的问题了。

    ………………………………………………

    出了北里刘彻骑着马慢慢在夕阳下走着。

    他身旁王道小心翼翼的骑马凑过来问道:“殿下您可是有心事?”

    “是啊……”刘彻点点头:“忽然感到责任重大啊!”

    农家的著作在后世几乎见不到。

    墨家也好不到哪里去。

    此时还生机勃勃的诸子百家两汉之后还能有火种的也没几个了。

    这确实让刘彻感觉压力很大。

    虽然说诸子百家里面什么都有甚至无政府主义者都有。

    但不管怎么说这些现在还保存的典籍和知识都是先人们的思想是经历了秦末战乱好不容易才留下来的火种怎么可以随随便便被摧毁?

    就连欧米鬼畜在宗教裁判所的火刑架下都保存下来了希腊人的著作。

    平心而论后世西方那一套民权民本思想其实在战国时期百家论述中也能找到只是表述不同但意思差不多。

    “不管怎样我都不会去摧毁任何一家的思想相反我要保护它们将来我要将它们全部刻成雕版印刷出版……”

    当然了某些太危险的言论暂时先收在皇宫里吧……

    譬如那些无政府主义的思想和言论……

    当天晚上刘彻回到长安城的太子*后立即就召集张汤、汲黯和剧孟开会。

    交代下去了一个任务。

    那就是去搜集和整理现存的所有农家著作。

    包括但不限于《吕氏春秋》和《管子》所引述的农家篇章。

    同时刘彻还行文少府衙门以太子的名义下令少府衙门在岁末之前抽调农稷之官一百石以上的英才五十人来他的太子*听命。

    同时刘彻还用太子令符行文太史衙门要求太史令司马谈与太史衙门的官员来他的太子*帮忙。

    刘彻怎么可能真的去等赵过长大了再写书?

    而且刘彻也不觉得赵过真能以一己之力写出一本涵盖整个农业科目的书籍来。

    东陵侯花了十年时间也不过是起个开头而已……

    这不是夸张而是事实。

    因为刘彻知道要写一本真正的农书需要什么。

    除了要懂农业外你还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懂技术会数学还得懂时节。

    农业从来就不是一个单独的科目。

    想写出一本农学教科书没有国家的力量在这个时代简直是天方夜谭。

    简单的举个例子你写农业不能不写时节吧。

    那就需要计算天时。

    后来小猪太初改历最大的贡献就是重新确立新的历法新的太初历第一次计算出了二十四节气的变化。

    而为了计算这些时节司马迁和儿宽等数学名家算了n天。

    单单只是这一个事情就不是一个两个人能算出来的。

    另外技术和器械也需要专业人士。

    所以只能也必须是刘彻这个太子挑头倡议才有可能写出那样一本书来。

    刘彻连书名都想好了就叫《新神农》以此向旧版的许行所著的那本农家经典巨著致敬。

    ………………………………………………

    第二天刘彻刚刚起床就发现他的面前出现了一个过去没有在宫里出现过的女子。

    “赵邵氏?”刘彻咬了咬舌头随即摇了摇头在这瞬间他就知道事怎么回事了。

    这世界上啊从来就不缺捧臭脚的人。

    上面的人只需要稍稍一个表态下面的人就会麻溜的把事情给你办好了。

    即使是后世的天朝某些无耻之徒为了巴结上司什么手段都敢用。

    想想看那些什么情妇啊嫖宿啊就能理解现在刘彻面对的情况了。

    毫不夸张的说为了讨好上官有些人别说把女人往刘彻这边送了就是送妻送女那也是欢天喜地巴不得的!

    “王道!”刘彻从榻上坐起来板着脸喊道。

    “殿下!”王道立刻就滚进来跪下来叩首道:“奴婢在!”

    “这怎么回事?”刘彻脸色不怎么好瞪着眼睛指着那站在殿中低着头浑身都在发抖的女子问道。

    “殿下……这……这……”王道一看心知遭了这马屁估计拍在马腿上了。连忙叩首道:“殿下这是下面人孝敬您的都说殿下操劳国事身边呢也没个使唤的贴心人义氏呢又不在瞧着这赵邵氏人还算规矩就自作主张……”

    其实这事情就是王道自己指使的亲自吩咐下去的事情。

    但现在见到太子发飙王道也毫不犹豫的将下面的人卖了。

    “胡闹!”刘彻摆摆手道:“将她送回去孤是太子不是花街柳巷的浪荡子!”

    说这话的时候老实说刘彻心里还真有些舍不得。

    嗯这赵邵人身材好人也漂亮关键是刘彻总觉得她跟志玲姐姐在某些方面很像!

    作为一个穿越者刘彻至今还记得那句话:打到弯弯去活捉林志玲!

    咳咳真要把这么一个已经送到嘴边的美人送走还真有些舍不得。

    但是没办法这个态必须表不然这口子一开天知道下次会不会有人送幼女娈童什么的。

    刘彻虽然喜欢女人但是他有分寸他不会像自己老爹那样胡来。

    某种意义上来说刘彻觉得自己还是有节操的他只想要自愿的女人而不想背一个黄世仁的锅。

    王道一听浑身都发抖了这可是很严厉的指责了。

    他扑通一下就磕头道:“殿下奴婢治罪了请殿下责罚!”

    花街柳巷那可是全长安都知道的***啊。

    那赵邵氏也立刻跪下来叩首道:“请家上万万不要赶妾身回去……”

    说着她就开始低低的抽泣起来。

    她是个聪明的女人。

    她很清楚一旦她被退货会发生什么。

    她儿子与小姑子现在的一切都会被摧毁她也失去保护伞甚至会变得比过去更悲惨。

    原因很简单先前她还可以靠邵氏的招牌勉强自保上林苑里垂涎她美色的家伙虽多但多少都会顾忌一下邵氏。

    但假如她被太子赶出太子*那么先前所有被邵氏的名头吓住的人将再也没有顾忌。

    她死都不想过那样的生活。

    况且太子说的对寡妇迟早要改嫁。

    与其嫁给一个老头或者一个大腹便便的贵族、富商还不如伺候太子。

    即使没有名分即使可能会快失宠但最起码起码能给家人保障能让儿子与小姑过上体面的生活。r1152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