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节 美酒闲话(下)

小说:跳跃一千年 作者:行者雷昂
    有句话说宁教人知莫叫人闻。

    意思是可以叫人知道但是不要叫人亲耳听到或亲眼见到。

    这不是掩耳盗铃的愚人做法而是在具备规则的社会体系下用规则来掩护自己的一种常规行为。通常指的是别人知道与否无关紧要关键的是说话的时候不要被人听到从而拿来充作敌对的证据。

    这其中的道理但凡有些社会履历的人都会很清楚罗某人这话不啻于在邻居家里对着邻居的亲戚说对方的家长不会持家!

    所以在座的一众老汉都有些惊愕宋立国数十载河西这片地方受辖制也过了十多年诽议朝政的事情也曾有过但是从未有人当着众人之面如此直言不讳!

    不过众老中间终有反应快的明白人之前被张酒公戏称作酸子刘的半百书生开口了“罗将军远途而来切莫轻下结论。有道是耳闻不若目睹将军所言概听路人之言或听部众信报如此轻定来日去向实非明智之举。之前将军将往汴京一行且听老夫一言多走多看再订来日之策!”

    这老书生换了称呼表面上是恭敬了些实际上却是拉远了距离话语中含了规劝却又暗指罗开先话语唐突决策冒失几个偏又语气温婉坐实了现场和事佬的角色。

    罗开先也不禁暗呼厉害正要开口说话一旁老杨犒的声音响了起来。

    “酸子这书生每每开口便是之乎者也今日这话语却甚是爽快!哈哈!”老杨犒显然并未被罗开先之前的话语影响了情绪笑闹两句之后转又问道:“老朽寿数六十八昔年也曾游走天下见过甚多英雄人物也见过甚多狂妄之徒。罗家三郎率众十数万远途而归途中万苦千辛都不能阻挡显然非是坐井观天之辈不知三郎你适才如此之言究有如何考量?可否给老朽众人解说一二?”

    “也好就依杨老丈所议且请诸位长者听罗三一叙!”罗开先稍一琢磨也不客套开口便道:“世人所为立国概因孤家寡民势弱难以为生故抱团以求衣食无忧出入平安。然众家粥粥利益不一则务须制定规则条陈以约束规条之下必难有均衡之说故众家难免有得有失……如此利害梳分之后帝王将相臣僚庶民各层人等自现!此为一国之概况诸老以为罗三所说如何?”

    这番话半文半白罗开先说的是国家的由来虽然措词与时下河西话语有所出入却并不难懂现场能够在座的却也都是识文断字的平素都各忙家事乍听这种高大上的话题一时都陷入了沉思包括刚才开口当和事佬的刘书生和主导话题的老杨犒。

    大段话语末尾罗开先问了一句也并非等众人回复而是缓和了一下口气然后整理了一下思路接着说道:“之前所说不提据罗三所知自赵氏开国攻灭各国之后随之便是收拢兵权转而笼络文人压制武人并于军中尝试以文官掌领军队军务训练及供给诸事皆有文人掌控如此重用纸上谈兵之辈怎能保士卒战力?至其后每有战事对率军出征之将门更是千防万防战事结束之后虽有奖赏却对收回兵权毫不迟疑虽说此举有利王权却会消磨将门心志长此以往将门必定后继乏人!罗三自谓武人若至宋境何以自处?”

    比在座诸老高出一头的罗开先正襟危坐稳若钟山低沉的话语悠悠更似晨钟暮鼓响彻在众人脑际。

    “说得好!”脸面潮红的张酒公的喝彩声响了起来“俺老酒昔年本是军中将官从军征战二十载淳化四年1因文官补给不利剿匪失误即被免去军中参将之职那文贼却只是脱去军职照例去当他的府堂要员其中道理又与何人诉说?哼……”

    张酒公的话音未落与他间隔不远的酸子刘再次发言:“老酒你那陈年旧事暂且休提某有一言却要询问罗家三郎!”

    “唔……好吧好吧你问便是俺口舌不及你三郎这晚辈新来乍到却非寻常之人看你这书生又能如何?!”脸都红了的张酒公显然是有满腹牢骚的但显然他还没有醉倒并未与书生争执起来。

    老刘书生脸孔转向罗开先颇为认真的问道:“适才老夫失言却是以貌识人小窥了三郎心智老夫在此向罗将军道歉!”

    说着话竟然站起身就在小桌后面抱拳躬身施了一礼。

    罗开先先是一惊连忙同样站起左右都是小桌矮几无法躲避急切之下只好同时抱拳作揖以表对长者的恭敬。

    他心中暗道这老书生口舌伶俐却又洒脱不拘一格就从此点而言倒是一个难得的君子。

    心中置评嘴上却不会直言只是起身的同时开口说道:“长者不必如此罗三言语亦有不恭冒失之处但请海涵。长者且请安坐有何疑惑尽管直言罗三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或是罗某人的恭敬打动了人或是被他的言语惊醒了自见面初始就有一脸书生自傲之气的酸子刘这刻缓和了太多安然坐下之后径直顺接刚才罗某人的话语说道:“皇帝崇文抑武当可避免前唐藩镇割据之局面然……依三郎适才所言如今治政之****使将门颓唐兵士无能……是否有些危言耸听?如今国家一统北方契丹亦无再侵之力党项诸部也已偃旗息鼓除此之外周围已无强敌貌似也并无不可……”

    话说着说着这老书生到不似在问话而是陷入了某种思量推演。

    罗开先脸上重又泛起笑意看来这被称作“酸子”的刘姓长者确实有些书生意气是个难得实事求是的坦诚君子很难得的他对此人有了一丝好感看着老书生有些清苦的衣着和花白头发心中不忍对方纠结开口诉说道:“罗三是否危言耸听长者不妨寻人探问一番。至于强兵弱兵罗三记得《司马法》中有一名句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说到这里罗开先再不开言闷头喝起店家送上的鹿肉薏米粥这粥做得香滑顺口对他那一路被烤肉撑起来的肠胃极具温养之用。

    他虽不说话这酒楼二楼却也没有安静下来有了之前引开的话题一众老者想法不一不约而同的三五成群讨论起来。

    在座这些老者都是绥州一地颇具名望之人虽然没有在职官员却也都和时下朝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者家中兄弟身居某职或者族中子侄于某地军伍中混迹更不用说自己为维持生计而操持的务农经商这一切都与国家安稳息息相关又怎能让他们不放在心上?

    有了先前话语做铺垫诸老再没人把罗开先当作远方归来的幸运晚辈把适才听到的话语对照前些时日耳闻的一些消息两相结合之后头脑转得快的人都开始在心底揣摩起罗开先这个人。

    仅仅表露出来的一些细枝末节就能让他们感觉到那个坐在主位的长人不简单那么没有被人所知的呢?又该有多少?

    闷头喝粥的罗开先其实也没得到什么空闲面对旁人的询问总要时不时地应付一下不过都只是寻常琐事却再没有说些什么惊人言论。

    毕竟这些人只是初识谈不上什么信任与否他也没想充当什么万事通更没想在这些人面前做什么指点江山的圣贤。

    至于之前所说的话也不过是他刻意为之——若论引发人的关注有什么比挑起旁人的好奇心更好的?所以他话说半截言语开阔却并无实质泛泛而谈点燃了话题之火后却不拿出什么解决办法这才是最为勾人心肠的。

    而这只是他顺手为之的一件小事。

    悠悠然间一个跟在罗开先身边轮值的亲兵从楼下沿阶而上快步走了过来弯腰低声在他耳边说了几句话在罗开先吩咐之后转又匆匆离开。

    罗开先心中的悠然已经当然无存待亲兵离开后霍然起身抱拳冲四周做了一个罗圈揖“诸位长者罗三有要事务须离开暂且少陪!三五日后罗三将率众东去汴京今日某言语贸然诸老若有异议不妨待春暖之后往灵州一行罗三必扫榻以待!”

    话毕也不等众人回复吩咐了两个亲兵负责其后杂事招呼了其他所有随行亲兵便急匆匆扬长而去。

    …………………………………………………

    注:1淳化四年993年宋太宗赵光义在位王顺李晓波于川蜀之地起义。

    ——————————————

    附:这章实在不大好写复查资料、整理思路、再加上琢磨语境措词足足来回返工了四次。看在如此辛苦份上厚皮求推荐求书评反馈求微信红包打赏……也让我看到你们的意见或建议谢谢!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