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从海外带来的红薯玉米等都是成箱成箱的,照着当地给出的方法保存,运送到蔚朝时,坏种还不算太多。    褚寻真当时命人分出土豆运往越北府,其余的则是运回京城,交由褚空宁安置。    番薯种植前都要预留出种子,要选取大个或中个的番薯,长得周正且外表没有破损,将这些番薯挑拣出来在来年开春留作种薯使用。    番薯的留种不算太难,只要不是破损的,大一点或小一点都无所谓。    但第一次于蔚朝种植,褚寻真还是先谨慎的选取了个头较大的番薯留种,之后只要土质松软透气,施肥到位,种出来的番薯个头怎么都不会太小。    “这些番薯都发了芽,院里也可以种植些。”褚寻真留出几个道,“就种在院内的东边,一会儿叫人挑些沙土或沙性的土壤回来。”    妙舟应了声,走了出去。    陆绘思坐在她身边道:“现在外面都在谈论土豆的产量,五千到八千斤确实有些让人难以置信,寻真,土豆的亩产量真的能够达到这么多吗?”    褚寻真点头,虽说四季都能种植土豆,但春种一般是最合适种植的,首先气温稳定,其次土壤的肥力和地温灌溉等都不是塞北气候所能比的。    再者,土豆不难种植,产量极大,不然在现代也不会成为世界上最广泛种植的作物之一。    “催芽的方法和种块种植我都已经张贴在了报墙上,报纸也刊登了上去,现在有多少百姓想要购买?”褚寻真提笔写了会儿需要记下来的问题,抬起头问道。    褚空宁越加忙碌,这些事情大多都是陆绘思在负责。    她道:“很多,前来购买的百姓一直在增加,我们留下的种块怕是不够的。”    嘴上说着不信土豆的亩产量能够达到千斤以上,但实际上,前来购买种块的百姓只多不少,主要的原因还在盛佑帝身上。    先前盛佑帝留下几个土豆要尝一尝,御膳房的大厨从未做过,便用褚寻真当时一同呈上来的几道菜式照做。    酱焖土豆,红烧土豆这两道菜是略微重口的,味道绝对没得说,咸香可口,土豆又绵又软,上面沾染着些许酱汁放进嘴里后,细腻中带着香甜,是从未有过的口感。    另外还有一道经典的家常菜。    酸辣土豆丝。    从海外带回来的几样东西自然要全部呈上去,褚寻真在纸上便描写到辣椒的作用与味道,用作调味料使用增加口感。    呈上去的辣椒不多,主要是给盛佑帝看看样子,剩余的还要留下做种子用。    未经验证的东西自然不敢直接给盛佑帝使用,再三确认辣椒无毒后,负责膳食的大厨鼓起勇气放了一个辣椒在嘴里,差点没被辣到升天。    红着脸不断吸气的样子将周围的太监宫女等吓得够呛,听说盛佑帝当时也去看了下,最后依旧决定用辣椒做菜。    “既然将此物从海外带回,说明它是能够食用的。”盛佑帝道:“菜谱上既然有它,就做出来尝尝。”    “是,陛下。”    酸辣土豆丝主要在于一个酸字,一个辣字上。    土豆切成细丝后,多用凉水冲洗几遍,接着锅内烧油,油热后放入辣椒葱花姜丝等,炒出香味儿,再放入土豆丝,大火翻炒。    少顷后,放入适量的盐和醋,再翻炒几下就可以出锅。    做法极为简单,家家户户会做的一道菜,味道酸辣爽口,土豆丝清脆,又是不同于酱焖土豆和红烧土豆的口感。    盛佑帝先是品尝了前两道菜,口味甚佳,最后瞧着红红的辣椒在土豆丝里,下筷子前看了眼王徊,“这道菜的味道怎么样?”    菜被呈上来后,王徊试菜,闻言道:“回陛下,就像县主在纸上所写的又酸又辣,土豆丝清脆,味道……略新奇,但是不难吃。”    盛佑帝夹了一筷子慢慢品尝,随即放下筷子以手掩嘴,脸色略红,但目露愉悦。    过后,便传出话来,说盛佑帝对土豆的味道赞不绝口。    皇帝都称赞的食物,百姓们有机会自然也要尝尝,虽不信千斤的亩产量,可种出来怎么说也不可能少于百来斤。    番薯、玉米和辣椒的留种只有从海外带回来的那么多,暂且不能分发下去广泛耕种,便只有土豆的消息先公布在了报墙与报纸上。    开春后,京城里还有一等大事,那便是太学外舍的学子们要经由公试,且参考平时行艺,升补内舍。    升入内舍的公试极为重要,内舍生两年考试一次,考试成绩和当年公试、私试的校订分数需皆达优等,才可以成为上等上舍生。    而上等上舍生,即释褐授官。    一优一平为中等上舍生,可准予免礼部试。    两平或一优一否为下等上舍生,可准予免解试。    太学难进,可进入太学,升入内舍乃至上舍后,一步登天便如同已经踏上了半只脚。    褚寻真回来后,蒋钰风只同她见了两面,便闭关在自己的院里专心学习。    三舍法与科举考试同时并行,并不是说三舍入朝为官,科举便不再举行,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选官制度。    但两种选官制度又有相互贯穿连接之处。    例如,如果考至上舍上等,是可以直接授官的,考至上舍中等的可以直接参加科举的殿试,考为上舍下等的,可以直接参加科举的省试……    此外,现任的官员亦可以参加公试,若考了上等,成绩十分优异者可上报陛下,破格提升,在原官位上提升两级。    目前,各州府的学院中皆实行三舍法,但若直接释褐授官的只有太学。    是以,各州府的学院每年向太学举荐人才,限上舍生一人,内舍生两人。    这样的人才少之又少,且举荐的条件也极为苛刻。    更甚至,州府举荐的上舍生人才,到了太学却只能补入内舍,而州府举荐内舍的学子只能补入太学的外舍。    所以,能够成为太学内舍或上舍的学子是一步登天,有太多人想削尖了脑袋进去,却也只能瞧着诸多苛刻的条件望而却步。    倒不如直接参加科举考试。    要褚寻真来看,比现□□要难太多,毕竟都是吃公家饭的,可公务员的考试各省各市乃至县级的皆有。    然而在蔚朝,各地方的学子们努力的方向却只有京城。    进京赶考,可不仅仅是四个简单的字眼能够道尽的。    外舍升入内舍的公试前,一般会在庙里拜文昌,击花鼓,巡街游巷肃清人员,不得靠近太学所在的街道。    而这日,太学正门封禁,任何人不得外出进入等。    褚寻真不在京城的这段时间里皆是由唐曲和替她代课数学,而此次升入内舍的公试略有变革。    由盛佑帝亲自下旨,将本有的算学除却,改为数学,正式新增数学考在公试里,数学试卷的出题内容也由唐曲和与算学西席负责,并且担任监考官。    褚寻真回来后,盛佑帝考虑再三,又下旨命她也参与进来,不管是出试题或担任监考,在蔚朝来说,女子与试皆为第一次。    此圣旨一出,便有那古板不知变通之人反对。    “这是否于理不合?从古至今,我蔚朝还从未有过女子出题并担任监考官一职过。”有人找到孙祭酒道。    虽然只是数学监考,但……    孙祭酒:“怎么于理不合?数学乃是栖宁县主发起并且著书,由她主出题与监考,不是名正言顺吗?”    “但她是女子,自古以来……”    “自古以来,女子巾帼不让须眉者不胜枚举,可要老夫列举一二?”孙祭酒好整以暇道。    对面好友不说话了。    他倒也不是恶意,只是略有些老顽固的思想,认为女子三从四德,还是在家里相夫教子的为好。    孙祭酒挑起茶釜,为他倒了杯茶,“皆说女子要勤俭、坚忍、慈爱、大度,以贤德于家中……”    好友忍不住争论道:“那也没说错,古人云:‘一出茶饭便知妻,要知贤母看儿衣’,女子德行好,则家中和睦,温馨美满。”    “女子家中相夫教子,孝敬公婆,操持家务,是自古传下来的道理,古德云:‘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之大半,盖以母教为本也’,老夫……”    孙祭酒急忙止住他的话头,道:“你说的都有道理,但你且看,我蔚朝风气开放,可不是只要女子在家相夫教子的,古来亦有不输男子的女子,才情品行无可论述。”    “你且细数栖宁县主所做之事,若她只在家绣衣缝花,哪里会出现雁溪先生,又哪里会出现诸多有益于百姓和蔚朝的东西?”    “若你来,可能做到如此?”    好友略一想,面色微红的摇头,“老夫来,当做不到如此。”    孙祭酒:“近说,她一女子独自在越北四月之久,种植出土豆,又因此及时解了建州危机,如今陛下尚未赏赐,虽不敢揣测圣意,但细想之下,却也能够体会的到陛下对栖宁县主的看重。”    “如今旨意以下,你若带头反对,可真是嫌日子过得太清闲。”    话一出,好友脸色立即变了变,道:“栖宁县主不是寻常女子,确实不能以寻常眼光来看待她,是老夫狭隘了,这便回去,还请孙老……”    孙祭酒摆手道:“老夫就当你从未来过。”    好友闻言,神情略缓,拱手道谢后便离开了,之后,对于栖宁县主监考一事的反对声慢慢沉寂了下去。</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