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说不清楚

小说:沙棺 作者:一土成二木
    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本身其实过得很苦。

    生活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之下,一旦得了大病却没什么保障。

    一个家庭因为因为一个人得绝症倾家荡产的都不在少数。

    他们过日子,能省一点是一点。

    对于书,他们充满敬畏。

    但为了生存节省,有些书纸或者被有些人拿去茅厕里擦屁股。

    要知道,这个年代,对于纸张的珍惜程度,好比金钱一般。

    卫生纸,根本不存在的。

    这些只有大城市才能用,而且农村人也没这个闲钱去买卫生纸。

    能有一些小孩子的作业本或者一些破书,那就不得了了。

    甚至还有用树叶的,还有用尿布沾水直接擦拭的。

    其实,有很多问题可以质疑,为什么动物方便之后不需要擦屁股,依然很干净?

    人类为什么不行呢?

    有些问题,只要质疑就会产生疑惑。

    或许,这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

    甚至,直到现在都有人会到王洪军家里去找这些废纸,索要回家,为了擦屁股用。

    这个年代,是一个劳动最光荣的时代。

    大家十分节俭。

    不要说纸张了,哪怕是粪便都要运送到自己的田地里,一分一毫都舍不得浪费。

    王大林记得很清楚,那本《沙·志》就在自己的书屋里。

    自己从上面看到了一个关于古井的故事,其中用最为简单的笔触勾勒的线条素描图画。

    王大林很快否定了这个念头。

    如果真那么重要,在王大光还知情的情况下,他又怎么会舍得扔了呢?

    “那本《沙·志》到底有什么神秘之处呢?”王大林不甘心的追问道。

    “上面很多事情都足以令你醍醐灌顶。”刘海玉缓缓地说道:“传闻之中,这本书记录了所有关于东沙的历史演化变迁,很多重要的事情都隐藏在里面。”

    “这本书有多少年了呢?”王大林不解地问道。

    从书的材质来看,至少得建国之前了。

    “不知道。”刘海玉肯定地摇了摇头:“或许几十年,或许上百年,已经说不清楚了。”

    王大林默默地点了点头,恐怕也就上百年而已,因为再古老之后,这些纸张的材质就不对了。

    其实,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就是故事会,上面有一些离奇的故事,很吸引人。

    而且王大林也是用看故事的心态去读这本书,但刘海玉却告诉他,这是一本历史事实。

    上面所记载的都是东莎镇的真实地域和史实。

    照此说来,那口古井,很可能还在东莎村。

    东莎村原本叫东沙,后来改成东莎镇村,只不过这里真的成立了一座乡镇之后,东莎村作为镇驻地,又重新改回了东莎村。

    现在的地域划分已经不那么明显,这些素描勾勒出来的地图,应该不仅仅限于东莎村这一个地方。

    而且作为镇驻地,这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些分界线和建筑物都有所改变,再想去找那座古井,或许已经不太现实。

    可是,既然有所记载,而且有所古怪,王大林就想一探究竟。

    “只要将沙志研究明白,就能彻底了解关于东沙的一切,连同这条沙河。”刘海玉缓缓地说道。

    “你的意思是,沙志上连沙河三道卷以及这座古墓都有记载?”王大林质疑般问道。

    “或许!”刘海玉点了点头:“每一个地域都有一个智者,这名智者一定是对这个地域最为了解之人,他会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全部记录在这本书上,然后流传万代。”

    “这名智者又是怎么知道的呢?”王大林好奇地问道。

    “有些东西,天机不可泄露。”刘海玉笑了笑。

    “天机?”王大林眉头一皱:“天锁师?”

    刘海玉没有回应,仿佛王大林猜到了什么,但却不给他一个肯定的答案。

    二人一边走一边聊,很快来到了人群之后。

    刘海玉二人到达的时候,沙河岸早已是人山人海。

    东莎镇的人口其实并不多,怕也只有一两万人而已。

    但沙河并非只属于东莎镇,而且三道卷这个奇观,在整个东山县都远近闻名。

    王大林曾一度想以商业的眼光来发展东莎镇,他想向政府提议,将三道卷建成一座旅游景点。

    吸引大量的游客之后,可以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让本地人搞一些餐饮以及旅馆,增加个人收入。

    当然,要想成功,关键要寻找巨大的投资,然后在沙河上建立一座巨大的桥梁,如同观景台一般俯视着三道卷。

    这种波澜壮阔的景观,甚至可以堪比黄河的壶口瀑布。

    只可惜,他位卑言轻,根本和这些大领导们说不上话。

    更为甚者,如果就算见了面,说上了话,提出这种离谱的建议,也会被人给轰出来。

    但凡这些官员想为老百姓做点事,他们也不会一直放任着这条沙河的资源不管。

    在其位,不谋其政。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很多人都是抱着这种心态来生存。

    如同老百姓的生活是一样的。

    在这个艰苦的年代,做什么事情都得小心翼翼,谨慎言行。

    你什么都不做,但也要装出什么都在做。

    只有什么都不做,才不会被批评。

    因为不做事情的时候就不会犯错误。

    那些受到批评的人,他们才是真正做事的人,可是做事也分技巧,他们既要任劳任怨,还要怨天尤人。

    两种悲观的态度凝聚到一起,所以才有很多人想不开,寻短见。

    但凡一个有智慧的领导,他一定是对下属好的领导。

    因为真正做事的,就是这些最底层的人,如果他们出力不讨好,就会心存怨恨。

    所谓的怨力,或许就是在这种积怨中不断压迫自己人。

    一旦这些怨力无限制增长,对于整个人,或者整个社会,整个时代都会造成巨大的冲击。

    生活需要反思和自省。

    吾日三省吾身。

    如果一个不懂的自省的人,他做到了一个上位者的位置上,影响可不仅仅是他个人,而是整个他的权力所覆盖下的每一个角落。

    只可惜,在权力和生存面前,也会陷入到一种角色。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