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风鼓怒涛惊海怪 23浊酒(三)

小说:蚍蜉传 作者:陈安野
    西营八大王张献忠义子众多年才弱冠的张可旺在其中本并不出挑。然而去年底张献忠负于左良玉之役中张可旺不顾生死救张献忠于乱阵自此一战成名并受到了张献忠极大的厚爱与信任在西营中的地位也扶摇直上。

    看得出张可旺能受到重用并非仅仅因为救了张献忠的命赵当世与他交谈几句便发现此人为人处事之老练远远超出实际年龄。

    “家父驻兵于房、保与官军拼杀。今闻闯将至特派晚辈前来结谊。”

    听是张献忠那边来的人赵当世本想看座然而想想还是暂且收了嘴任由张可旺继续站着问道:“八大王已知我来郧阳?”

    张可旺愣了愣乃道:“是。家父一直密切关注各省义军之动向闯将来时家父本想差人接应只是苦于官军纠缠个不住无奈作罢。”说到这里顿了顿再道“家父常言闯将乃当时一等一的豪杰只惜一直无缘得见深感遗憾。今贵营到来可算了一桩心愿。”

    赵当世笑道:“过奖了赵某不过一个乡野匹夫何敢承八大王青眼。”说完问一句“且不知贵营现驻何处?如此厚爱赵某必得上门拜谢!”

    这话一问出张可旺的目光忽地就闪避到了一边赵当世张嘴欲再言张可旺先道:“实不相瞒我营当前与官军周旋形迹无定就晚辈回去也得留心营中标下的暗号方能寻觅到本营所在。”说着脸上流露出抱歉的神情。

    “哦原来如此。”赵当世笑了笑没再抓着这话题不放转道“我营初来乍到不知此间凶险张兄弟可否提点一二?”

    张可旺连连摆手:“提点称不上闯将既问晚辈自知无不言。”说到这里赵当世手一挥左右搬来几把凳子张可旺连连称谢坐下后指手画脚着续道“眼下豫楚官军集聚桐柏山以东留在郧阳境内的数目不多仅昌平总兵陈洪范、石屏副将龙在田两支而已。陈部现在襄阳龙部则在宜城。”

    赵当世点头相信张可旺所言八九不离十。从房县、保康县再向东出了群山就到了襄阳、宜城之间。官军分驻二地明显是为了防止藏匿于郧阳山中的贼寇再向北南渗透。

    “这两部兵马加一处统共有个四千人。其中陈洪范二千五百昌平兵龙在田一千五百滇中土兵皆颇难对付。”张可旺接着说道。

    赵当世这时又问:“且不知八大王尚有多少人马?我听闻前段时间贵营曾在左良玉那孙子手下吃了亏。”

    张可旺看了看赵当世朗言道:“左良玉奸险小人趁我营不备突施冷手。我营虽不利但元气未伤尚存万人。”说着挺了挺胸脯脸上却装出漫不经心的样子。

    赵当世抚掌笑道:“八大王用兵如神进退有序实是我辈楷模!”

    又谈几句赵当世明显感觉到张可旺的言语开始混乱对话题的把控能力也开始左支右绌。年轻缺乏经验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看得出张可旺此来前期并没做许多准备的的确确只是来“打个招呼”罢了。

    “今能见闯将尊荣真三生有幸。”再聊一会儿张可旺站起来准备告辞脸色诚惶诚恐“晚辈来得匆忙未带些见面礼还请恕罪。”

    赵当世摇头道:“比起八大王我赵某是晚生后辈。该当是我先登门拜访。”言及此处想想道“赵某对八大王仰慕已久听其尊身就在咫尺恨不得插翅飞去相见。怎奈大军方定军务千头万绪一时难以调理。此间缺我不得实在是分身乏术难以亲去拜见八大王。不若我营中先差一人替我去贵营走一遭聊表心迹不知意下如何?”

    张可旺对他的回答早有准备连声称是道:“晚辈来前家父也万般叮嘱说若闯将公务缠身切不可强求以致因私废公。天下义军是一家而今贵营来了郧阳与我西营更是亲上加亲日后互相仰仗的地方还多。赵营安顿好了连带着我西营才能跟着好。”

    赵当世叹道:“此言甚是!”

    张可旺笑道:“家父与闯将神交已久早晚必将相见不差这一时。贵营只要有人去家父知闯将心意想来高兴之情不会减灭半分。”

    赵当世点头称是复寒暄数句张可旺便即告辞。当他离去时赵当世已找好出使西营的使者。不是别人却是杨招凤。

    之所以会差杨招凤代己去见张献忠一方面是赵当世对他的信任。认为他不但读过书有见识且为人处事也颇进退知礼足以担负起这个出使的任务。另一方面也有向张献忠针锋的意思——你能派个弱冠的后生来见我我营中难道就缺少年英才?

    自打被降职观察以来杨招凤明显发现赵当世有意无意常给予他表现的机会。他知这是赵当世有意提携他心中自是感激涕零只觉纵然上刀山下火海也难报赵当世的恩情。这出使之事当然毫不犹豫一口应承下来。

    送走张可旺一行人并杨招凤等后赵当世找来了昌则玉。

    昌则玉很爱读书平日里几乎手不释卷然而出川路上羁劳艰险他并没有功夫抽出来看书所以这两天好容易在竹溪、竹山二县间定下没有要事他都窝在自己的营房里抚卷细读用以解渴。这时接到赵当世传令其实心有不愿。

    “张献忠派人来了。”赵当世开门见山点名要义。

    一听此话昌则玉原先还有几分倦怠的表情立即恢复了神采。他自视甚高每自比张良、诸葛着眼点都在军略大局军中小事杂事从来不管不顾本以为赵当世在处理日常军务中有了什么麻烦没甚积极性哪想到“张献忠”三个字突然冲入耳中。

    “张献忠”昌则玉若有所思喃喃自语道。

    赵当世说道:“此人鼎鼎大名我却是从未谋面日常听人说起事迹也是参差不齐难辨真伪。军师沉浮多年当知其人。”他说这话确实没有诳语。李自成、张献忠说起来都是明末风云人物可和绝大多数人类似赵当世对他们的了解仅仅局限于他们在原本历史上一些节骨眼的大事至于更加具体的事迹并不清楚。

    从寥寥几件早被传得失去了本身真实性的大事上绝难判断一个人无论张献忠是敌是友赵当世都希望能进一步了解他的情况。这一点上在流寇集团中摸爬滚打十余年的昌则玉的阅历与资历是他望尘莫及的。

    昌则玉想了想抚须缓声道:“我对此人实则知之甚浅。但将所知说出主公听听便罢。”

    赵当世闻言一愣随即想起昌则玉的履历。他最早追随王嘉胤而后辗转腾挪这许多年其实都没有跳出王嘉胤以及王嘉胤余部的系统。如果按崇祯元年数大寇并起来划分最原始的流寇内部态势那么王嘉胤、张存孟等其实和高迎祥、神一元等分属不同的流寇系统。按小了分可以说是地域上的派别但按大了分也可说是流寇边军系与农民系的不同。

    张献忠虽然是崇祯三年才起事的“晚辈”但按照部队成分看与流寇边军系更加亲近。而且其人自起兵始都是独立成营从未依靠归附过任何人是以昌则玉在王嘉胤那边玩得再风生水起实则和张献忠等的交集并不大。

    不过纵然如此昌则玉好歹一直游走栖身于流寇集团的“上层”知道的事无论如何也比赵当世这种常年在底层打滚的泥腿子来得多。

    “此人乃延安府肤施县柳树涧人氏早年干过多种营生也当过兵戍过边但到底生性不羁最终落草。崇祯三年在米脂起事初号‘八大王’后为与清涧人称‘南营八大王’的区分故名‘西营八大王’。”昌则玉边想边说“西营初成员多为大盗响马张献忠又以曾为边军之便延揽了不少明廷边军军将入伙部众战力颇强。崇祯四年王嘉胤死于曹文诏手他与曹操、老回回等共推王自用为首。我在那时与他有过往来。”

    昌则玉曾是王自用的谋主当初王自用能上位压服众寇离不开昌则玉的谋划。昌则玉在内支持张献忠等在外支持两边合作才有了王自用后续号称“紫金梁”一跃成为王嘉胤之后新一代群寇之首的结果。

    “以军师之见此人如何?比之李自成如何?”赵当世问道。他知李、张皆为不世出的枭雄人物但那只是基于对原本历史发展所产生的看法。他很想知道不知道原本历史轨迹的昌则玉就目前为止对二人的评价是怎样的。

    “这”昌则玉闻言沉吟看得出对这二人的比较他也需要考量。

    “哈哈一时兴起随口问问军师不必较真。”赵当世笑着说道。

    昌则玉似乎并没有因为赵当世的解释而转移思绪他又考虑了一下郑重而言:“以我愚见明廷为鹿天下共逐之。遍地宵小皆为狐犬豺狼充其量最多不过熊罴而已。李、张人杰出于人上可称狮虎。”

    “狮虎?”

    昌则玉颔首:“李自成为狮坚韧不屈且能聚群力善于服众;张献忠为虎凶狠狡猾且霸道蛮横从不屈人下。”

    赵当世若有所思道:“狮虎乃百兽之王军师以此比喻二人足见重视。”末了半带调笑加问一句“狮虎都给他俩占去了且不知按百兽而比我在军师心中分属何者?”

    他本以为昌则玉将百兽中最尊者都说去了是个难得的失误正打算看他尴尬岂料昌则玉半点犹豫没有几乎脱口而出:“纵狮纵虎厉害顶天了不过在陆上逞逞威何足道哉!主公非常人怎能以寻常走兽相比?我之见比起当时群雄主公当之无愧就是腾于九天之上的飞龙!”

    赵当世“啊”了一声面现讶异没想到自己“作茧自缚”一番话到头来令自己尴尬。

    昌则玉面不改色道:“主公属下虚活这四十余年也算历经人事目前兴风作浪于明朝天下的诸多强人也七七八八见过个遍及至遇到主公方知超凡脱俗之含义。李、张虽强也只是一时之盛以主公之才德才是能够开数百年太平的真命英杰!”

    赵当世连声道:“军师过誉了军师过誉了!”心想你这厮舌灿莲花奉承褒奖之言信手拈来几乎展现于无形如此能耐无怪当初王自用心甘情愿对你言听计从我不是王自用可不吃这一套想完续道“我赵某没那么远大的理想走一步看一步只求为自己、为我赵营上下每一名将士都某个好的归宿便心满意足了。”说完笑了一笑。

    昌则玉长眉一耸抬眼瞅了瞅他继而默然将视线下移没再说话。

    赵当世重新挑起话题道:“前面说到张献忠军师说他是虎看来不好对付。”

    昌则玉点头道:“不错此人性格刚烈报复心极强更兼极善于应变。若与他结下梁子不是善事。”

    赵当世思索了片刻说道:“那你看着这张献忠来意是敌是友?”

    “怕敌大过友。”

    “哦?此话怎讲?”

    昌则玉正色道:“李自成与张献忠相恶想必主公也知道。而今主公与李自成过从甚密一个为闯王一个为闯将张献忠心中自然会有抵牾。”

    赵当世挑眉问道:“你说张献忠认为我是李自成那边的人?”

    昌则玉一捋美髯:“不是我说此世人皆知之事也。主公不但在老闯王死后公开支持李自成继任闯王更在汉中策应其避难而后二营又一同入川作战如此作派张献忠就算不相信主公是李自成一派也得相信!”

    “这倒是堕入李自成彀中了”赵当世目关移下颇有些落寞。此前他竭尽全力想与闯营撇清关系谁知万般努力下好歹没被闯营吞并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再怎么避免也无法改变外人眼中自己是闯营一系的看法了。

    这倒不是说赵当世看不上闯营恰恰相反能傍上闯营是赵营最大的福气。只是这份福气放在当下却不太好使。

    众所周知近些年李自成一直待在陕西发展即便联营而动的最亲密战友高迎祥都率部出了外省他也岿然不动。反之张献忠、罗汝才等部却纵横陕外数省直到现在。流寇中以陕西出身的势力最大所以每到外省一处本地的土寇山贼都会望风披靡寻求依附。本来在豫、楚等省影响力最大的非高迎祥莫属但他失手后产生了权力真空。陕西、四川不必说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是李自成与赵当世胜出成为最大的赢家而河南、山西、湖广等地闯王遗留下的权力则被张献忠、罗汝才、马守应三人瓜分。这三人中又以张献忠为第一。

    罗汝才与李自成关系一般赵当世也没过接触;马守应与李自成算有些交情但一来距离远二来实力不算太强现阶段也不顶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赵当世到了湖广实际上就是到了张献忠的地盘。既如此与李自成关系再好也不好使甚至有可能坏事。所以昌则玉说出张献忠怀有的敌意或许大于好意并非空穴来风。

    “一山不容二虎张献忠目前被官军逼入郧阳山中发展本就艰难。我军再来岂不就是虎口夺食?”昌则玉直摇头“再看那张可旺再怎么巧言令色终究难掩心中忐忑。”

    赵当世不语张可旺虽然少年老成但再老成毕竟缺少经验阅历无论怎么遮掩遇上赵当世、昌则玉这样老谋深算之人依旧无所遁形。他心中有鬼赵当世打从见他第一眼是就看出来了。

    只是赵当世却怀有另一种想法。这想法的由来当然不能和昌则玉明言。说白了便是赵当世知道此时的张献忠在打什么主意。同时也能预见张献忠将要做的必将会是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