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1717章 要去便去

    “上位者怎能有妇人之仁岂能为些琐事而误天下。”眼见皇帝心情沉重满是愧疚之情李三娘言道“瓦罐不免井边破将军难免阵上亡。他们既然想在沙场上谋富贵就已有战死的觉悟且官家谋得又是天下大事也并未亏待他们又何必总是心有愧疚!”

    “朕虽然是皇帝却也非是圣人亦是与常人一样有喜怒哀乐。难道非得做一个无情无义的孤家寡人才是个好皇帝吗?”赵昺叹口气反问道。

    “臣妾却非此意只是希望官家勿要总是沉浸哀伤之中否则李将军在九泉之下也难以心安的!”李三娘当然希望皇帝能成为一个有作为的帝王但不想有一个毫无感情的丈夫也只能怯生生地解释道。

    “官家心泯天下正与静修先生民为重的思想相契合却又为何对其的策疏不假理睬呢?”苏岚好奇地问道也岔开了这个话题免于淑妃陷于尴尬的境地。

    “静修先生是胸有大志也有大学问之人但有些不通世务而今大战在即却劝朕‘止杀’。勿说朕是否能够采纳便是街上的百姓知道都能将其用唾沫淹死。”赵昺笑笑道。

    “官家为何如此说?难道中原百姓对蒙元亦是心怀不满, 对其恨之入骨!”李三娘接话问道。

    “当年蒙元入侵中原屠戮百姓愈千万, 当真是血流漂杵, 百里无人烟。此事虽然过去数十年, 历经几代人便是如当年女真之于大宋, 这种沁入骨子中的仇恨会随时间的消磨而减弱却不会消失。”赵昺言道“不过当前中原百姓对于蒙元的仇视更多是来自于恐惧, 这种怕甚至甚于江南百姓!”

    “官家此言岂不是自相矛盾中原百姓既然惧怕蒙元理应臣服而非对其除之而后快!”李三娘不解地道。

    “当初我朝大军刚刚攻入中原腹地之时, 汉族百姓对我朝的抵抗十分激烈作战不惜生死这是他们惧于蒙元的暴虐担心我朝若是战败会遭到报复。而随着我朝的胜利, 蒙元丢城失地, 损失惨重如丧家之犬加之我朝善待汉地百姓, 不仅秋毫无犯, 还给他们分配了土地, 免除了债务协助其重建家园, 他们对我朝的仇视就随之转向蒙元了。”赵昺解释道。

    “这这转变的也太快了, 简直是”李三娘听了不知道用什么词汇来表达。

    “其实很简单除了因为我朝失去中原后, 在百余年间先后为女真、蒙古所统治尤其是燕云地区更是经历了政权多次更迭人们想活下去就得学会屈服, 在夹缝中求生存, 这也是他们的求生之道。”赵昺言道。

    “再说白些不过是利益。蒙元残暴, 视汉人如猪狗, 其饱受欺压。而我朝北伐以‘伐无道, 逐暴元, 救同族’为宗旨进而深入人心。且在收复失地后平等待之分田地、减赋税赈济贫苦使他们从中看到我朝的诚意并从中获得利益。”

    “尤其是我朝北伐节节胜利蒙元溃不成军丢城失地已处于灭国之地他们当然会屈服强者而又担心失去既得利益恐蒙元卷土重来那么只有支持我朝彻底灭掉蒙元杀尽蒙古鞑子。新仇旧恨两者相叠自然表现的比之我朝更为激进屠戮蒙古人毫不手软而那些倡导‘两族和平共处’者也就被视为汉奸。”

    “官家是说当前北地汉人对故国不仅没有一丝留恋且对鞑子展开报复!”苏岚惊诧地道。

    “这可能就是厚积薄发吧!被欺压太久一旦被释放就难以抑制!”赵昺苦笑道“当前行营接到有关蒙古人和色目人被灭门、灭族之事不胜枚举而各地衙门经调查除少数是盗匪所为外大多皆是汉人所为且他们往往皆是比邻而居的乡邻。”

    “这种仇杀往往是一哄而上原因也不一而足有的是杀父夺妻、霸占田地、抢占私财这等仇恨也有的不过是过去的几句口角言语不合。可参与者甚众又无主犯让当地衙门难以追究, 只能是不了了之。现在只能让各地衙门将蒙古人和色目人迁居一处, 另建新村并派官军保护, 以免遭到不测。”

    “原来事态如此严重, 因此官家将静修先生的策疏置于案头而不交由众臣传阅也是意在保护其。可其私下里几次让其妻旁敲侧击向我打探官家阅后的意思想来还不明就里少不了几句抱怨!”苏岚有些无奈地言道。

    “这静修先生也是不识趣还不死心。若是其策疏传之于世名儒雅士的声名必将尽毁遭世人唾弃在士林难以立足!”李三娘不忿地道为皇帝所为感到不值。

    谷讕

    “三娘勿要这样说昔年大宋对琼州诸俚亦是视为蛮夷而诸俚对朝廷同样心怀怨念以致反抗不断双方战事时有发生哪一次又不是血流成河两者间的仇恨延续百年。现在也正是因为有了琼崖郡夫人这等开明俚族首领才使得双方尽弃前嫌得以和解使得琼州再无战事汉俚和谐共处、共享太平!”赵昺看着其笑着道。

    “琼州诸俚得享太平皆是托官家的福才能安居乐业对官家当然无不感恩戴德!”李三娘白了皇帝眼揶揄道。

    皇帝口中的琼崖郡夫人正是其母的封号爵位已到外夫人极致而诸俚也得以从深山老林中迁入平原定居结束了刀耕火种的野人生活。更有人进入县学和州学参加科举而入仕为官;入役军中者也多有积功加官进爵。所以李三娘言语虽然不屑但心中却满是感激皇帝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官家如此是不是以为静修先生是可用之才因而才加以保护留作大用?”苏岚毕竟伴随皇帝长大对其的心思比较了解想了想问道。

    “嗯静修先生虽然匠气重些短于实务可其腹有才学眼光长远济世之心且有谋世之才可作经世谋国的臂辅却不是治政务实之臣。”赵昺点点头道。

    经过多次的面谈赵昺已经看出刘因博学多才满腹经纶可以与之谈经论道请教国之大计。但其同样有着大儒眼高手低的通病讲道理头头是道可做事就不一定了别说做一国之相便是一州之地可能都不一定能够治理好。

    他知道治理国家并非只需要那些治政能臣精于实务的良吏还需要可以经史谋国之士。而一个国家可以长治久安需要百年大计制定长远战略却非鼠目寸光只看眼前的得失。可伴随赵昺打天下的一班臣子已经老了将一个个陆续离开朝堂他需要长于谋国的辅佐臣僚来代替。

    历史上国家政治向来是‘文以治国武以定国’随着中原战事的结束大宋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获得了战略纵深改变了过去被动的军事局面。塞外虽仍有蒙元残余但已经难成气候短时间内难以对大宋构成威胁。

    所以随着北伐的结束如此大规模的全面战争将难以再发生大宋的战略也将发生转变。由军事斗争转为国家建设稳定政权、恢复经济、改善民生将是主要任务缓解社会矛盾将是国家面对的主要问题赵昺也需要目光长远的经世之臣协助他制定治国方略。

    刘因也许并非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选择但现下却是赵昺遇到的较为合适的可作为备选之人。即便以后其不能胜任谋国之责不过以其的学问也能在大宋儒林中得到一席之地为死气沉沉的江南士林注入股活力。

    “苏姐姐你可以将这些卷宗捎带给静修先生让其品读看看其有何想法!”赵昺叫过贴身内侍令其取来基本文卷呈给惠妃道。

    “这些都是什么?”苏岚结果沉甸甸的一大摞文卷不免好奇地问道。

    “这其中有此次开封春闱士子们的策论也有中原各地州府呈送的简报还有国子监的太学生游学中原途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各地士子送到行营中杂七杂八的诗赋、杂文、谏疏和策论等等。让其读一读也许能让他的脑子开开窍清楚当前形势。”赵昺言道。

    “此次官家看来要求得卧龙、凤雏这等大才了眼中再无昔日的旧臣了!”李三娘在旁哼了声道。

    “朕还是去檀州送送李振!”赵昺听了向被看看喃喃地道像是说给自己听又是像说给她们听。

    “官家想去便去吧!”李三娘轻抚皇帝的手臂言道。

    她知道因为远征军战事失利朝中有人以为李振有失职之处所以议功时对其是赏是罚颇有争议难以形成定论。而在此事上皇帝又不能一言而决让陛下难以心安去看看也许能让众将解开心结让亡者得到安息也全了两人的君臣之谊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