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5章 人身图解

    郝云通呈献给赵昺其实就是一本人体解剖图册这个东西在现代可以说是十分平常在任何一个小诊所的墙上都会挂着一张但是在古代却不是那样而是十分神秘和隐晦的东西。他作为‘神医’看到太医院收藏的解剖图却是直叹气这真是太简陋了。

    现代人都知道解剖学是医学最为基础的东西若是不明解剖部位给人看病就是盲人骑瞎马而战场上出现的创伤主要就是外伤一个医生连内部结构都不知道就动刀那与谋杀无异。为了挽救战场上士兵宝贵的生命他只能再次出手了但这也是冒着风险的。

    赵昺在前世曾经目睹过一次中西医间的网上论战对医学他就是门外汉根本不敢插言但是也从中明白了不少东西。据一位中医‘大神’说中医的解剖可以追溯到新时期时代而能够确认的最迟也在春秋战国时代因为《皇帝内经》中已经能够描述内脏的大概位置和形状。

    不过因为在封建礼教压迫的古代“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逝者为大”不管出于何种目的的解剖行为都为世人所否定。即便是仵作也不能解剖尸体的他们只能靠强大的知识库和仔细的勘察根据尸体症状判断死亡原因因而解剖行为都是暗中进行的。

    在当下流行的解剖图是来自北宋时期的两份图谱。一是《欧希范五脏图》是庆历年间吴简组织解剖了欧希范等五十六具死囚尸体绘制而成的;另一份影响较大的是《存真图》。但是在赵昺看来《欧西范五脏图》吹得虽大但是还过于简陋与现代解剖图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而影响最大《存真图》的绘制十分精细具体它不仅有人体胸腹内脏的正面、背面和左右侧面全图而且还有分系统、分部位的分图也是这样描述脏腑位置:“肺之下则有心、肝、胆脾胃之下有小肠小肠下有大肠小肠皆莹洁无物大肠则为滓秽。大肠之旁有膀胱……肾则有二一在肝之右微下一在脾之左微上。脾则在心之左”。后来元明清的许多脏腑图、脏腑图大多是以《存真图》为蓝本画的。

    在此后古代中医的人体解剖基本上陷入了停滞原因除了法律严加禁止外也由于阴阳五行学说的盛行知识分子重“道”轻“器”导致了中医解剖学日渐式微。直到清朝王清任的出现才有所改观其依托对脏腑的实际观察对被同行们奉为经典的《黄帝内经》《难经》等典籍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当然这都是赵昺作为旁观者听来的、看来的也只是半信半疑。

    对医学深感兴趣的王清任在游历至滦州稻地镇发现当地正发生严重的传染病小儿“十死八九”。穷困人家无力置办棺木只得以布袋竹席草草浅埋却又遭到野狗扒出撕咬坟地四周皆是“破腹露脏”。无力阻止这场灾疫。他所能做的只有每天前往坟地观察那些暴露在外、被野狗撕破肚肠的尸体目的是借此机会弄清楚人体内脏的真实状况。

    而王清任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多年的医术修习让他发现“治国良相世代皆有;而著书良医无一全人”而良医的匮乏又在于他们连最基本的人体脏腑情况都没有搞清楚批评同行们“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

    让王清任遗憾的是因尸体遭野狗啃食他没有能够观察到完整的“胸中隔膜”。王对这片膜非常感兴趣认为它在人体脏腑中有着“最关紧要”的地位。他很想知道它的位置究竟是“在心下在心上”、它的生长究竟“是斜是正”。

    为了补上这桩遗憾此后的三十余年间王清任又三次前往刑场观察尸体。一次在奉天府因是女犯“不忍近前”只见到了刽子手挖出来的心肝肺。另两次在京城一次见到了脏腑但“膈膜已破”;另一次因被处决者是朝廷重犯“不能近前”故皆未能如愿。直到道光九年王清任才从一位见惯了死尸的前领兵将领处间接得知了“膈膜”的真实情状。

    至此王认为自己“访验四十二年”终于对人体脏腑的情况有了比较确切的了解遂“绘成全图意欲刊行于世”。这些图后来被附在了他自己所著《医林改错》一书之中——王清任绘制的脏腑图脾由竖置改为横卧;膈膜被正确画出;肺上也不再有“孔窍”;胰腺则是第一次出现……虽然与当代解剖学的观察尚有不小差距但已比过去所有中文医学典籍的描绘与记载都要准确。

    其批评《难经》说它对心肝肺的描述具体到了“每件重几许”对大小肠的描述具体到了“每件长若干”对胃的描述具体到了能够装下谷米“几斗几升”给人一种很真切、很值得相信的感觉实际上却并不准确作者没亲眼考察过脏腑只是“以无凭之谈做欺人之事利不过虚名损人却属实祸”利己有限损人甚重实在是不可取。

    他还批评《金匮》对疾病的描述并非真的了解病源而是在玩弄似是而非的文字游戏。《金匮》里说受风会令人鼻塞喷嚏又说受风会令人半身不遂王清任质问道:“今请问何等风、何等中法则令人鼻塞喷嚏、咳嗽声重、鼻流鼻涕?何等风、何等中法则令人半身不遂?”——既然如此请说一说究竟是什么样的风什么样的中风方式可以让人鼻塞打喷嚏;又是什么样的风什么样的中风方式可以使人变得半身不遂?

    这种较真式的质问是推动包括医学在内的科学研究往前进步的必要却也引起了同行们的厌恶与反感。在他们眼中王清任走得实在太远了。他不但质疑、批评《黄帝内经》与《金匮》这样的煌煌经典还否认了“三焦”的存在否认了传统说法对“经络”的描述

    可作为拓荒者的王清任由于医学理论也尚未脱出传统的窠臼加之这与其只能在坟地与刑场随机观察、无法获得正规的尸体解剖机会有直接关系误读、误解也在所难免《医林改错》自然也有错误。赵昺就记的有人提出书中将动脉误认作了气管;将精道、血管与溺孔描绘为互通就是错误的。

    想想五百多年后西方医学解剖知识已经传入中国时人的认知还是这种程度。当前的只能说是十分粗陋即没有详细的骨骼解剖图也没有血管的分布图甚至动脉和静脉都没有做出区分更不要说了解血夜是如何运行的还以为人是靠心脏来进行思考的。

    赵昺对于人体的知识只是来自于《生理卫生》课程而那也是普及人体构造最基本知识。无奈之下他只能依靠回忆复写了一边并配上了插图。但是过去的时间实在太长了他也不敢保证写的和画的正确即使这样也被郝云通等一帮太医视为神作。

    赵昺却是不敢托大而是给他们一道‘密旨’授权他们可以解剖无主的尸体深入研究并详细绘制图画与自己编写的相互印证纠正其中的错误作为培养医士的教材只用。而尸体在利用完毕后要妥善处置不可随意丢弃和毁损。

    持续不断的战争和灾祸制造了无数的无主尸体也得以让太医院和医药院的医士们有了几乎取之不尽的尸体来源。而在给战争中的伤者医治过程里也让他们取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验证解剖中的所得。可以说这让大宋的医学研究前进了一大步却又难说是幸事还是悲哀。

    但是这种研究毕竟为当下的世俗观念和道德标准所不容因此太医院的研究一直是在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参与的医士也严令不准外传免得引发争议和众怒。不过他们研究的成果却源源不断的出现在施教的教材中培养出具有全新观念的医生同时也造福于伤病患者。

    历经七年太医院解剖了不知道多少尸体终于完成了人体系列解剖图的绘制其中既有人体脏腑图骨骼图还有各个脏器的分解图。如果以现代的标准来看依然称不上详细可这是没有依靠各种现代医学仪器完成的也足以算是医学史上的里程碑了。

    呈给赵昺这本图谱汇总应该算是太医院多年的研究成果不过他暂时还不想公之于众。因为当下的“儒医们”更乐于使用阴阳五行理论来推演人体的结构与运作而非去做实体观察。他知道一旦公开其中的东西足以颠覆千百年来人们传统医学的认知让那些儒医视为根本的理论和典籍遭到质疑。

    所以赵昺以为还是缓行这套图谱虽然不能公开刊行但可以先用于医疗教学和指导临床实践待广为人接受的时候再公开不迟……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