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韩高氏到来

    立夏抬脚去追。

    周琰拉住他的胳膊, “怎么样?立夏。”

    “不行!”立夏想也没想就说。

    周琰:“不照搬你家的事。”

    “那也不行。”立夏道。

    周琰犹豫一下, “把你妈写成恶毒婆婆?”

    立夏停下来, 转过身。周琰点头,你没听错。立夏道, “快上课了,放学再说。”

    周琰想笑,“好的。”

    晌午,俩人吃过饭就往教室后面去。郑小兵悄悄跟上去, 自以为做的很隐秘, 三步就被立夏发现, “你来干什么?”

    “我为什么不能来?”郑小兵反问。

    周琰笑道:“让小兵跟着, 跟他也有点关系。”

    “和他?”立夏问。

    周琰小声说:“我打算把你和你二叔家合成一家。”

    “什么意思?”立夏道。

    周琰:“我邻居说即便我的剧本写得特好,电视台也会尽量缩短, 拍成十来集的样子。我打算先写一部,拍六集试试水, 反响好的话, 电视台肯定会让我继续写你们家的故事。把你的两个堂妹写成亲妹妹, 人多热闹。

    “故事内容我也会稍稍改一下,你爸和你妈在你们回城前复婚了。你爸不是市长, 是派出所所长。你妈不喜欢你,偏疼你妹,看不起小寒, 你大哥有点愚孝, 这些都不会改。我会加你妈刁难小寒, 但都被小寒一一化解了,而小寒还在你妈的刁难下考上中专,怎么样?”

    “不怎么样。你写出来的小寒肯定特别憋屈。”立夏皱着眉头说。

    周琰:“不这样写,年龄大的观众会觉得小寒特别厉害,一定不能讨小寒那样的儿媳妇。我写剧本是给小寒演,小寒是女主角,必须让观众喜欢她。”

    “只能这样?”立夏问。

    郑小兵接道:“你就说,你是想让观众站小寒,还是站你妈?”

    “废话。”立夏不假思索道,“当然是我媳妇儿。”

    郑小兵:“那我再问你,咱们国家国情是不是晚辈不能忤逆长辈,哪怕长辈错了?”

    “是的。”周琰附和,“还有大众习惯同情弱者。”

    立夏:“那你写出来的人就不是小寒了。”

    “当然不是她。所以我才担心小寒演不好。”周琰道,“小寒是个爽朗大气的女子,要她演柔弱,对她来说太难。但我昨天看到她的电视剧,我认为小寒的演技完全够用。”停顿一下,缓口气,“等观众慢慢喜欢上小寒,小寒再做什么都是对的,哪怕你妈惹怒她,她打你妈,观众也不会骂她。”

    立夏摇头:“我还是觉得小寒憋屈。”

    “我把你奶奶写活?”周琰试探道,“在你妈找小寒麻烦时,你奶奶帮她一把?”

    立夏:“别打扰她老人家了。”说着,突然想到,“你把小寒的奶奶加进去。”

    “小寒的奶奶?”周琰疑惑不解,“不是在农村吗?”

    立夏把他救小寒,韩高氏诬赖他的事说出来,看到周琰不敢相信,笑道,“她奶奶也就是在东北,否则早把我妈按住地上摩擦了。”

    “厉害!”郑小兵佩服,“有这样的奶奶,小寒能长成那样真不容易。”

    立夏瞪眼:“怎么说话呢?什么叫长成那样?”

    “我错了,我错了,哥。”郑小兵道,“周琰继续说。”

    周琰道:“加上明敏和明佳,你就有两个哥哥,三个妹妹,在第一部里加小寒的奶奶,势必会写到她父母和弟弟妹妹,我感觉人物太多了,第二部再加比较好。”

    “万一没第二部呢?”立夏问。

    周琰:“那我就写《天仙配》,再写一本《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有群众基础,电视台不担心没人看,一定会拍。届时就让小寒演女主角。”

    “《天仙配》不是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吧?”郑小兵问。

    立夏:“你都会唱,你不知道?”

    “我弄不清啊。”郑小兵道。

    周琰笑道:“不一样。《天仙配》故事很简单,现在咱们知道的是黄梅戏曲人改编后的。”

    “那你是按照黄梅戏写,还是在原有的故事基础上改?”立夏很好奇。

    周琰:“在原本的神话基础上改。借用黄梅戏,岂不成抄人家的了。立夏,你答应了?”

    “你写好后给我看看。”立夏道,“你也别全照着我家的事写,不然我家亲戚邻居一眼就能看出来。”

    周琰摇头:“不会的。我原本想写在农村结婚的男知青,考上大学后抛弃妻儿,妻儿到城里找到他,他也不认,然后他妻子就自己做生意赚钱养家的故事。

    “可是写这样的故事,我得去羊城,那边现在是经济特区,离港城近的地方都允许自由买卖了。现在你同意了,我会把你的一个朋友改成那样,这样就没人能看得出来了。”

    “千万别,这样的男人令我恶心。”立夏道,“你还是加别的吧。等等,这人是不是也有原型?”

    郑小兵转向周琰:“是不是你在小岗村插队时认识的知青?”

    “不是的。”周琰道,“隔壁村的,我听说的。”

    郑小兵惊讶道,“还真有?太无耻了!”

    “我也觉得很无耻。”周琰道,“所以我想写出来,让大家谴责他。”

    立夏:“那你就单写一个故事。你说过现在缺原创剧本,难保地方台会收。”

    “我回头试试。”周琰道,“先写你家的。故事名字就叫《瞧这一家子》行吗?”

    立夏皱眉:“这个名字怎么有点耳熟?”

    “电影厂正在拍。”周琰道,“你同意的话,我去找那边的编剧,问问我能不能用这个名。”

    立夏摇头:“先别问,回头我问问小寒。”

    “这样也行。”周琰道,“今年还剩两个多月,不一定能写好。”

    立夏:“不急。小寒现在还是学生,你写好了,她也没空拍。”

    “等一下,周琰,我突然想到,你说跟我有关,怎么都没讲我?”郑小兵忙问。

    周琰:“你会在第二部或第三部出场。”

    “还有第三部?”郑小兵惊得睁大眼,“你打算写多少?”

    周琰笑着说:“电视台要拍二十集,只有一部,如果六集六集的拍,得三四部。”

    “大革命刚结束,电视台应该不敢拍太多。”立夏说着,一股冷风袭来,“咱们回教室吧。”

    周琰转过身,边走边点头,“我爸妈和我邻居也是这样说的。”

    晚上,拉灯睡觉的时候,立夏才把周琰跟他说的事告诉小寒,随即就问,“你觉得叫什么名字好?”

    “周琰给女主角起什么名,就叫什么进城。”小寒问,“周琰是说我是绝对女主角?”

    立夏:“是的。为了让看电视的三姑六婆喜欢你,一开始把你写的特别可怜,我只听周琰说就受不了。”

    “周琰说得对。”小寒道,“咱家情况特殊,别人不了解,无法感同身受,看到我让你妈滚出去,肯定会骂我不孝,那样我就成了恶媳妇代表。再比如大嫂的妈,如果咱们不知道她的真面目,周琰写出来,咱们肯定会认为周琰乱写。”

    立夏:“我没有不让他写。”

    “那你就别代入我。”小寒道,“那是周琰笔下的人物,我是你媳妇儿,不一样。”

    立夏搂着她,“我知道,就是心堵得慌。”

    “别堵。”小寒道,“我跟你说件事。”

    立夏:“你说。”

    “有一次上形体课,我和给我们上课的老师聊到《刘三姐》,然后说到我有一个朋友想写音乐故事片,她说好啊。”小寒道,“我说他想让我演,曲调模仿黄梅戏。那个老师就说我身段不行,让我放寒假的时候去她家,一对一教我。”

    立夏转过身面对着她,“然后呢?”

    “我不是答应小艾和小虎,春节去接他们么。”小寒道,“你去接他们好不好?”

    立夏:“我一个人?”

    “是呀。”小寒道,“老师免费教我,机会难得,夏同志。”

    立夏:“那,那就明年再去。”

    “那你明儿写信告诉我奶奶。”小寒道,“她要是不把你骂的,你天天顶着一对红耳朵,你叫我怎么着怎么着。”

    立夏犹豫片刻,“我还是今年去吧。来了让他们睡哪儿?”

    “我奶奶和小艾睡隔壁。小虎睡对面。”小寒道,“对面有床,咱家没多余的被子,找二婶借两条,回头我再去买俩热水袋和暖瓶。对了,我爷爷要来,不能让他来啊。”

    立夏不解:“为什么?”

    “我奶奶干的事多半是我爷爷教唆的。”小寒道,“那个老头坏得很。”

    立夏不信,“我都没怎么听他说过话,不会吧?”

    “是我了解他,还是你了解他?”小寒问。

    立夏没话了,“我记住了。睡吧,明儿你还得起来练功呢。”

    翌日早上,小寒起来就压腿,然后拿起绳子跳绳。蔡红英做好饭,小寒吃了饭就去上学,和往常没什么两样。非说不一样,就是以前小寒去上学,街坊四邻看见她会点头笑笑,如今多远就喊她的名字,异常热情。

    起初小寒不懂,有个小孩喊,张双双阿姨,你去上学啊。小寒明白了,大家都看她演的电视剧了。后来一想,朝廷台没什么电视剧,她拍的《知青》一个月之内放了两次,也不怪大家能记住,此后便习以为常。然而,正因为这点,只喜欢看电影,不爱电视剧的人也注意到她。

    十二月二日,周末,小寒趁着天暖和,把夏天的衣服都拿出来晒晒,电话响了。

    囡囡见小寒在忙,田蓉牵着妞妞走路,自告奋勇,“小婶婶,我去接电话。”

    “去吧。”小寒道,“先说您好,再问找谁。”

    囡囡:“我知道的。”片刻,囡囡跑出来,“电话里的伯伯说,找韩小寒同志。”

    “韩小寒是谁?”立夏把被子扔绳上就问。

    囡囡捂嘴笑道:“我小婶婶。”

    “调皮。”小寒跑过去捏捏她的小脸,就拿起话筒。

    立夏等她出来就问,“要出去吗?爸的车在外面,我送你。”

    “不用。”小寒道,“明天到学校里说,可能是找我拍电视剧。”

    夏明义把囡囡的鞋给蔡红英,让蔡红英给她洗洗,“怎么又是电视剧?”

    “电影轮不到我啊。”小寒道,“人家直接去电影学院找人。不过,现在看电影的少,看电视剧的多,我比电影演员出名,以后就不愁没戏可拍了。”

    夏明义看向立夏,“周家那边不是说有门路吗?”

    “不用麻烦他们。”小寒道,“我们学校课业重,这部谈成了也是放假的时候拍。平时我想拍,我老师也不一定会放人。”

    夏明义:“那人家电影学院的学生怎么就能拍?”

    “要求不一样。”立夏道,“小寒的老师是把她当成人民艺术家来培养。说不定哪天就被国家剧院选去了。”

    小寒笑了:“你当你媳妇儿是仙女啊。”

    “地上的仙女。”立夏道,“你们都别笑,我相信自己的眼光。”

    小寒很想问立夏,你上辈子的老婆是怎么回事。可是再给她个胆子,当着全家人的面,她也不敢说,“还说我吹牛,你也不逞多让。”

    “所以咱俩是两口子。”立夏接道。

    夏明义不禁咂舌,“囡囡,爸爸领你去公园玩玩。”

    “不要。”囡囡现在不踢毽子,改打乒乓球了。球拍是夏民生给她做的,球是蔡红英用棉花、米粒和布给她缝的,“小叔叔,我们打球好不好?”

    立夏:“找你大伯和你打。”

    “你怎么不陪她?”夏明仁问。

    立夏:“我不需要锻炼,你缺乏锻炼。”指着他的肚子,“最近半年咱家的伙食好,你再不运动,咱爸都得喊你哥。”

    夏民生听得直皱眉,“别胡说。小心你爸回来揍你。”

    “爸干什么去了?”小寒问。

    立夏:“说是去看望谁,我没听清,也没问。走着去的,肯定离这边不远。”

    “晌午还回来吧?”小寒问。

    夏明义:“十二点再做饭,他一点回来也能吃上热乎的。”

    囡囡看看他爸,又看看她叔叔婶婶,决定找夏明仁,“大伯,打球。”

    夏明仁确实不想动弹,他更不好拒绝囡囡,只能搬两个小桌子,在桌子和桌子中间放个木板,充当简易球台,“你这么喜欢乒乓球,以后当乒乓球运动员吧。”

    “为什么要当乒乓球运动员?”囡囡不懂。

    夏明仁:“为国争光。”

    “为什么要为国争光?”囡囡继续问。

    夏明仁张了张嘴,“哪有这么多为什么。”

    “为什么没有这么多?”囡囡问。

    立夏笑喷:“你大伯年龄大了,没法为国争光,所以想让你去。”

    “大伯为什么不让妞妞去啊?”囡囡又问。

    立夏抢先说:“为国争光很累,你大伯怕累着妞妞。”

    “我不跟你玩了。”囡囡伸出小手,“给我的球拍,大伯。”

    夏明仁咬咬牙,“信不信我拍死你,夏立夏!”

    “你还要打我小叔叔?”囡囡不敢相信,拿起土鸡蛋大的小球就砸夏明仁。

    夏明仁额头一痛,扭头看去,囡囡满脸怒气,仿佛他干了罪无可赦的事情,顿时眼前一黑,“夏明义!”

    “来了,来了。”夏明义抱走囡囡,“你大伯跟你叔开玩笑呢。”

    囡囡:“才没有。大伯天天都要打小叔叔,我听见了。”

    “我也要打你小叔叔,我打了吗?”夏明义反问。

    囡囡:“我小叔叔也要打你,你俩扯平了。”

    夏明义回头看向夏明仁,不是我教女无方,是你把“揍立夏”当成口头禅了。

    夏明仁扭头瞪立夏。立夏耸耸肩,搂着小寒的肩膀,“趁着天还早,咱们去看看今天有什么电影,下午去看电影。”

    小寒见需要晒的全拿出来了,“走吧。”

    翌日,天气骤变,小寒戴着帽子,围着围巾,到学校里还是冻得鼻子通红。顶着红鼻子,小寒在她班主任的办公室里见到昨天给她打电话的人。

    对方早几天看到她拍的《知青》,小寒在城市里是个洋气的女学生,到了农村就是个土妞,只不过换了发型和衣服,就像两个人,可塑性极高,就想过来见见真人。

    今天见到,发现小寒比电视上还亮眼,当场就对田老师说,“我想带她去试镜。”

    “周末可以。”田老师问,“不急吧?”

    来人说:“不急。男演员还没定。”

    “那我周末过去?”小寒道。

    来人拿起笔,找一张纸写下地址,“去这里。”

    “谢谢。”冲对方和田老师鞠一躬,小寒才退出去。

    田老师等小寒走远,才说,“我这个学生不错吧?”

    “不错。听到我找她试戏,眼皮都没动一下,也不关心是什么戏,冲这份沉着冷静,也是现在圈内少有的。”

    田老师笑道:“那当然。”小寒今年二十岁,即便表现得比同龄人成熟,田老师还是觉得她是个孩子,不放心她,“夏市长的小儿媳妇。”

    “什么?”来人一时没反应过来,一看田老师往外看,不敢相信,“刚才那个韩小寒,夏市长的儿媳妇?!”

    田老师点头:“除了我们学校的师生,没人知道。”

    “那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田老师:“听门卫说有一次她对象怕他迟到,开市长的车送她到门口,被同学认出来了。”

    “拍《知青》的时候也没人知道?”

    田老师:“她天天骑车去剧组,没人想起来问,她又没主动提起,一直到现在,跟她合作过的人都不知道。我告诉你是因为你找她演的角色特殊,怕你拍过了。”

    十二月九日,周末,小寒去试妆,才知道她要扮演的是女特/务,剧中还有一出为了获取情报勾引人的戏码。

    导演从田老师那里回去就想把这场戏删了,又不舍得,一见小寒就拿给她看。小寒发现并不是特亲密,正想点头,一想到立夏那个醋坛子,就说不大好。

    导演听小寒这样讲,跟着说,他也觉得不大好,就让编剧去改改。

    这部电视剧名字叫《临危受命》,是一部男人戏。小寒饰演反派,也是这部戏的女主角。这部戏总共四集,第一幕就是她的独角戏,最后一集随着她的死,男主角完成任务,这部剧也就剧终了。

    上次演知青,这次演烫头女特工,小寒蛮期待的。而在所有演员就位,她也放寒假了,立夏也去东北了。

    一九八零年一月二十五日,农历腊月初八傍晚,立夏左手牵着小舅子,右手拽着小姨子,身上背个大布包,走出火车站。

    小艾睁大眼往四周看,头摇得像拨浪鼓,惊呼道:“这里就是首都?”

    “这里是首都。”立夏道,“你俩别乱跑,丢了我想找你们都找不到。”

    身上背着一个,手里挎着一个大包,紧紧跟在立夏后面的韩高氏接着说,“小虎,小艾,攥紧立夏的手。”

    “知道,奶奶。”小艾道,“我姐呢?”

    立夏:“你姐上班,没空来接你。咱们走快点,再慢就赶不上末班车了。”

    “坐车?”小艾好奇,“坐什么车?”

    立夏:“跟上,明儿再慢慢告诉你。”

    蔡红英把菠菜洗干净,就问小寒:“现在做饭吗?”

    “做啊。”小寒道。

    蔡红英:“今天你奶奶和你弟弟妹妹过来,要不要等他们来了再做?”

    “咱们先吃。”小寒道,“我记得还有半锅骨头汤,咱们吃一半留一半,留着给他们和立夏煮面条。我奶奶那个人眼里只有钱,吃孬吃好无所谓。”

    夏民主:“你奶奶第一天到咱们家,还从东北过来,她不在乎,咱们不能不讲究。等他们来了,你再给她炒个菜。”

    “她又不是今天来,明天走,得好好招待她。”小寒道,“她得在咱家过十多天呢。她要是敢嘀嘀咕咕的,我明儿就不带她去买衣服。”

    蔡红英笑道:“就不怕她骂你?”

    “那我就不给她买车票。”小寒道,“她不识字,有钱也不知道去哪儿买。”

    蔡红英:“你就不怕她一直住下去?”

    “不会的。”小寒道,“她舍不得她养的鸡,更担心我爹把卖鸡蛋的钱祸祸了。”

    夏民主笑道:“卖鸡蛋能卖几个钱?”

    “一天三毛,一个月将近九块钱。”小寒道,“在她眼里是很大一笔钱。”

    夏民主:“我如果没记错,从东北到这里一个人的来回车费就得二十——”

    “爸,您想多了。”小寒笑道,“一路上的花销全是您儿子出的,我奶奶连一分钱也没掏。”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蛋疼小说网,免费小说,免费全本小说,好看的小说,热门小说,小说阅读网
版权所有 https://www.dant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